内蒙古中医药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101/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979
* 投稿网站
内蒙古中医药
《 内蒙古中医药 》
级别:省级     分类:医学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15-1101/R
国际刊号:ISSN 1006-097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nmgzyy@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主      编:苏根元 赛西娅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定      价:6.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呼和浩特市健康路11号
邮政编码:010020
范文-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摘要:目的 观察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基础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天,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回医脑经针刺法针刺,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体针每日一次,共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治疗一疗程、治疗两疗程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14天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14天后较治疗前有显差异(P<0.05),治疗28天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14天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有效,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疗效优于传统体针。
关键词:回医脑经针刺法;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又名缺血性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相当于西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1]。西医治疗中风早期以积极控制血压血糖,预防脑水肿、治疗并发症,改善脑代谢,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为主,早期可介入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功能能恢复正常者微乎其微,且康复治疗禁忌症较多,病人配合度差,故寻求一种积极有效又符合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12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回医脑病科、神经内科符合脑梗死急
                                       
作者简介:付慧玲,女性,汉族,1985年出生,硕士,从事回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贾孟辉,男性,汉族,1962年出生,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回医药脑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邮箱:jjj920305@163.com。
性期诊断标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发病1个月以上住院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21±9.02岁;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4.21±6.63岁。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基础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30片×1盒;尼莫地平片30mg×30片×1盒
1.2.2治疗组: 取运动区(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处,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向后移0. 5厘米,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的连线区)、感觉区(位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处。在运动区后1.5厘米的平行线)。
1.2.3对照组: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标准遵从《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3 观察项目:在治疗前、治疗14、28天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疗效标准
参考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判断: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R×C表的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n=120)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14d
28d
试验组
60
17.25±5.73
15.82±7.52*
12.30±7.06**∆∆
对照组
60
17.78±6.02
17.59±7.29
16.17±7.54#

注: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又名缺血性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其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2]。大规模人群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为116/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约为1.7:1,且其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存活患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中风恢复期是指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再加重,并发症控制,生命体征稳定时期。
中国回族医药理论体系源于古阿拉伯民族医学理论,并汲取包括古希腊、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医药理论的精华而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体系。中国回医药以“四元”、“三子”为哲学基础,以 “四性”、“四体”、“四液”和“脑统百脉”“脑主意志和运动”为生理病理观。回族医药治疗脑系疾病,与其“脑统百脉”“脑主意志和运动”的理论密切相关。回医药理论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的病机为秉性衰败、湿痰根源、瘀血根源、脑经上润所致。回医药脑经针刺法是回医药的一种特色针刺方法。该法是依据回医“脑主总觉,司思维和运动”及“百脉发于脑、复会于脑”的理论,而研发的通过针刺头部脑络,从而达到疏通脑经、醒脑清窍、豁痰活血、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特色疗法。
此研究表明,回医脑经针刺法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较传统体针显著,本法是我科贾孟辉主任医师受启于《回回药方》所载的“脑经灸法”,依据回医药经络理论研发而来,为一种简便廉验的回医药实用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其治病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
2.吴江主编.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3.闫桂坊,高俊淑,李娜等.探索学习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BFGF表达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