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与康复医学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67/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1879
* 投稿网站
按摩与康复医学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级别:省级     分类:医学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44-1667/R
国际刊号:ISSN 1008-187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angfuyixue@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按摩与康复医学
主      编:孙冬梅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万方、维普
社      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恒福路60号
邮政编码:510095
范文-治未病在乙肝预防治疗中的运用-按摩与康复医学

 治未病在乙肝预防治疗中的运用

程时德
鄂州市中医医院肝病科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摘要: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乙型肝炎预防治疗中的作用。分别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贯穿始终,达到乙肝病毒能得到长期抑制或消除,终止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乙型肝炎 中医治未病 运用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早在《黄帝内经》就已经提及,其中,如《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的论述,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当代医学的核心价值已经从“治病”向“治未病”方向转变,并使疾病诊断、治疗,转向维持和促进健康,发展成一个崭新的医学工程[1] 。
    治未病,就是在身体未发生疾病时采用有效手段和相应措施进行干预,达到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主要包括从未病先防到时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等三个方面。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无病先防,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特征及生活习惯等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手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抗疾病的能力,尽可能地适应各种环境,如地理环境、工作环境等,以降低患病机率。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中医重视养生、健身之道,强调人们在未发病之前应陶冶情操,心胸开阔,劳逸结合,合理膳食,起居有规律,并参与晨练、太极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体质,最大限度减少疾病的发生。
1.1定期检查  每年对健康人群进行1-2次检查,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尽早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
1.2 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其主要传播途径有:①母婴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  如果献血者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那么这种所献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成份血、血制品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③医源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等,还可经过破损皮肤、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1.3主动免疫   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有新生儿、婴幼儿以及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幼师、直接从事食物入口的餐饮人员等,及其他经常接触血液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器官移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进行血液透析或使用血液制品者;发育障碍者;性活跃人群;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注射毒品成瘾者[2]。
1.4 被动免疫  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C),剂量≥100IU,并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对意外接触HBV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应该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20Ug,并于1月时注射乙肝疫苗20U,半年时再注射乙肝疫苗20Ug。
2   既病防变
2.1   抗乙肝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应充分体现“治未病”的理念,应做到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也就是说使慢性HBV携带者或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不发生肝细胞的炎症、坏死或有效地抑制HBV。 对已发病者要阻断病情的发展和严重化,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病愈后如何防止病情复燃。抗病毒治疗主要有干扰素治疗,常用的有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常用的有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严格把握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定期复查肝功能、B超、HBsAg定量、HBV-DNA定量等。
2.2    抗肝纤维化治疗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晚期共有的渐进性病理改变,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这是包括慢乙肝在内的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途径。是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肝硬变的病理基础,属可逆转阶段。如能尽快抑制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增加降解,发减少ECM过度沉积,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则有可能避免发生肝硬变。逆转肝纤维化成功的标志是:有效控制了炎症反应,减少肝脏实质细胞凋亡/坏死;抑制各种介质对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发现抗肝纤维化比较有效的单味中药有丹参、桃仁、齐墩果酸、柴胡、当归、胡芦素B等,传统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的成药有丹参注射液、强肝胶囊、安络化纤丸、复方鳌甲软肝片等[3]。
2.3    免疫治疗  乙肝免疫疗法就是通过生物活性技术,调节和促进T细胞功能,直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增生。同时,辅以中药治疗,并联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实现中西医结合高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达到血清学转化的目的。临床上多使用胸腺肽a1、乙肝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2等,常用的成药有香菇多糖注射液、猪苓多糖、黄芪注射液等。
2.4    其他治疗  起居要规律,按时作息,根据病情不同阶段进行适当活动,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活动以不觉疲乏为度。合理饮食,给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 易消化的食物,忌烟酒,少食油腻、煎炸及辛辣之物,以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又可减轻肝脏负担,保持充足睡眠,保证大便通畅。
2.5    心理治疗   对乙肝患者及人群讲解乙肝的传播途径、病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  。做好家庭、单位及周围人群的思想工作,使周围人群了解这种疾病,争取他们的理解、帮助、体贴和关心,保持乐观情绪,恰当的休息与运动、合理饮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忧伤 、激动、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强刺激,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病后防复
病后防复是指疾病康复后,根据不同个体、体质及病情特点,康复情况等制定不同的起居习惯,调理饮食,调摄情志,合理的身心段炼,以调养为重点,力主中医养生干预,防止疾病再次发作。复发会使肝细胞受到再次损伤,加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展,预后也就越来越差,因此,病情稳定或好转后,要谨防疾病的再次复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强调了“脾旺”在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现代认为“脾旺”与免疫功能相关。现代医学将肝病分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而乙型肝炎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因此,在有效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中医采用键脾、疏肝、益肾等辨证治疗,使乙肝病毒能得到长期抑制或消除,终止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发展[4] 。
     综上所述,“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理论,历史悠久,是中医预防医学理论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中的一种体现。在疾病的预防、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慢乙肝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且病情易反复,治愈难度大。因此,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始终贯穿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对提高临床疗效,防止复发、减少医疗费用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印会河,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0~131.
[2]姚光弼,主编.临床肝脏病学[M].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24.
[3]姚光弼,主编.临床肝脏病学[M].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57 ~470.
[4]周学胜编著,中医基础理论图解表 [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