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览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59/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4198
* 投稿网站
中国民族博览
《 中国民族博览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文艺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国内刊号:CN 11-3059/G0
国际刊号:ISSN 1007-419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gmzbl@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主      编:王林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5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楼1-1104
邮政编码:100000
范文-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中国民族博览

 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

刘方华
(泰山医学院 社会科学部,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报告成功的国家大典,其历史文化与制度中蕴含了古代中国所追求的社会理想——“太平盛世”。这一社会理想的内涵主要有三点:一是受命于天——统治的合法性;二是天下一统——国家的完整与统一;三是谷丰民足——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从泰山封禅的历史看,这种社会理想有其普世的合理性,同时也受到历史的局限。其历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泰山封禅;社会理想;历史经验教训
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祇的一种宗教仪式,也是其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活动。在中国历史上,封禅是帝王所有祭祀活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仪式最隆重、意义最重要的国家祭祀大典,它形成了一整套庞杂的制度,并寄寓了古代中国以“太平盛世”为根本目标的社会理想。这一社会理想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认识、评价、借鉴这种社会理想及其历史实践?本文通过泰山封禅历史文化的研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一、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社会理想的内涵
现存历史文献中,《史记·封禅书》最早系统地记录了泰山封禅的历史与制度,也首先总结了泰山封禅应该具备的社会发展状况的特征:“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参考文献: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所谓“世之隆”,也就是“盛世”。《白虎通义》说:“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 马铭初、严澄非:岱史校注[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60.]]明确指出了封禅必须是“天下太平”,方可举行。从泰山封禅的历史来看,历代帝王的封禅,都是作为“盛世”的宣告而举行的:秦始皇扫六合,“并天下而帝”,而后封禅;汉武帝承“文景之治”,击匈奴,除边患,而后封禅;东汉光武帝重振汉家天下,而后封禅;唐高宗、唐玄宗封禅时,大唐强盛无匹……因此,泰山封禅实际上是中国古代追求社会理想的国家行为,这一社会理想,就是古代中国人向往的“太平盛世”,其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受命于天——统治的合法性。
中国历史上易姓而王,新获天下的帝王都会强调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合法性来源就是“受命于天”。只有“受命于天”的帝王,才有资格登泰山封禅,以祭祀“命”的主宰——“天”。所以《史记·封禅书》开篇就说:“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注引《五经通义》也说:“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可见,“天命”是帝王统治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帝王有没有封禅资格的基本条件。
但是,“天”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凡人难以企及,那么,是否“受命于天”,有何标志?“天命”如何体现于俗世人间?对于这一问题,封禅理论与制度的答案是:符瑞。
按照中国古代“天人相应”的哲学观念,“天命”变化反映在世间,是涌现出一些特殊的事物或现象,如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等,这些现象出现是“天”对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德行与政治的肯定,称为“符瑞”,又称“福瑞”或“祥瑞”。对于想要封禅泰山的帝王来说,“符瑞”极其重要。《史记·封禅书》记齐桓公称霸后,欲封禅泰山。而管仲认为古之帝王“皆受命然后得封禅”,齐桓公非“受命”帝王,没有资格。但齐桓公认为自己称霸天下,号令诸侯,与夏商周三代“受命”帝王没有不同,坚持要封禅,管仲无法用道理说服齐桓公,于是列举一系列“符瑞”作为阻拦齐桓公封禅的硬条件:“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皇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61.]]齐桓公没有“符瑞”,只好放弃封禅。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符瑞”在表达“天命”上的权威性,“符瑞”的号召力极其强大,是决定一个帝王能否封禅的关键。《史记·封禅书》还说:“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对于“受命”的帝王来说,只有缺乏“符瑞”还要封禅的,没有看到“符瑞”而不到泰山的。所以司马相如才在《封禅文》中“批评”汉武帝过于谦逊:“符瑞臻兹,犹以为薄,不敢道封禅。”[[[]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065.]]没有“符瑞”而封禅是错误的,有了“符瑞”而不封禅也是不对的。因为“符瑞”代表的是“天命”,彰示的是统治者统治天下的合法性,对于古代社会来说,是一种强化社会稳定性与统治有效性的重要历史条件。
(二)天下一统——国家的完整与统一。
“天下一统”首先强调的是国家领土的完整性,作为“受命于天”的帝王,如果还没有平定天下,统一域内,等于没有完成上天交给的基本任务,当然也就没有资格封禅,不能向天地报功。因此,汉朝直至武帝时,彻底打败匈奴,消除了国家建立以来一直存在的边境威胁,方行封禅。而宋朝没有收回幽燕,边患未除,国家领土不完整、不安全。因此宋真宗封禅,实际上不够资格。历史上不断有人评击宋真宗封禅,即因于此。
在国家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天下一统”的含义还在于:最高统治者——帝王“治权”的普遍性与统一性。《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 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7.]]舜巡狩泰山,会见东方诸部落首领,统一历法、音律、度量衡、礼法等,实质上是强调以统一的制度,普遍地推行其统治。秦始皇要遍行法治于天下,所以才“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39.]]这些事例,都强调了国家统治的有效性。
3、谷丰民足——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
古代帝王若想取得稳定的统治,获得封禅泰山的资格,就不能不顾及民生问题,满足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请封禅泰山,光武帝认为民生问题未解决,不可封禅,而且特下诏书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161.]]两年之后,光武帝想法改变,欲封禅泰山,所以自许做到了百姓安居乐业:“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 [[[]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166.]]一次否定,一次肯定,但都是把百姓生活是否满足作为能不能封禅泰山的基础条件。《新唐书》记唐太宗平定突厥后,“而年谷屡丰,群臣请封泰山。”[[[] 新唐书: 第1册[M]. 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267.]]也可以证明这一条件的重要性。能顾及百姓基本生活要求,是泰山封禅文化社会理想最具价值的重要内涵。
另外,君主厚德、有功社稷、四夷宾服等,也是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社会理想的内涵,但从泰山封禅的历史看,上述三条,是贯穿泰山封禅文化历史的基本内涵。
 
二、正确认识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
对于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历史眼光与时代眼光,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理想的合理性与历史局限性。
(一)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社会理想的合理性。
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关于“太平盛世”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生活富足的合理愿望。这种愿望无论在古代、现代还是未来,都是社会理想最核心的内容。泰山封禅作为中国古代追求社会理想的国家行为,以丰富的历史实践,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是其合理性的一面。以秦代为例。秦始皇明确地将社会理想付诸现实的努力写入泰山封禅的历史:“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著明,垂于后嗣,顺承勿革。”[[[]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43.]]这段《秦泰山刻石》铭文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建设一个由法律明确界定各阶层及其关系的理想社会,这一属于法家的社会理想虽然存在严重缺陷,但比道家老子“小国寡民”,庄子的“至德之世”等社会理想,要现实得多;比儒家的“大同”社会,更有实际可操作性。这反映了泰山封禅文化中社会理想合理的、进步的一面。
(二)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社会理想的历史局限性。
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产生于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家天下”社会,因此有着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一是其理论与制度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如“符瑞”之说,以科学论之,所谓“符瑞”大多是自然现象,与社会治乱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以“符瑞”为评价社会的标准,是一种宗教化的、简单化的做法,它不是现实化的标准,是没有一种可行性的伪标准。因此,它虽然可以阻止齐桓公的非分之想,但更多时候,缺乏良性的约束力,有时反而成为粉饰太平的“帮凶”,如宋真宗伪造天书,既是泰山封禅历史上最恶劣的一笔。
二是“家天下”政治模式,使这一社会理想在泰山封禅的历史实践中不断扭曲、破坏,泰山封禅也逐渐沦为历代统治者粉饰正统、掩盖矛盾、祈求长生、好大喜功的工具,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理想共同的历史局限性。如秦代提出的法治化社会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然而它缺少民权保障的重要内容,又建立在帝王极度专制的基础上,本质上是专制君主的统治工具,而非真正的法制,必然会走向暴政。汉武帝封禅泰山,在肯定社会理想的同时,更偏向其个人追求长生的妄想。这表明封禅所祈求的社会理想,已经让位于皇帝个人的私欲。唐玄宗李隆基的封禅较为隆重,尚未失去对上天的虔诚,但“须备千乘万骑,供帐之费,动身数州”,劳民伤财,已经沦为奢侈的政治作秀。宋真宗为转移“澶渊之盟”的耻辱,“不思修本以制敌”,却以“天书封禅”来粉饰赵家王朝的天地正朔、天下太平,不择手段,丑态百出,“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2.
个人简介:刘方华,男,1968年1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
]],彻底把泰山封禅引向闹剧。这是封建“家天下”时代的历史局限。
总之,应该看到,泰山封禅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理想,一方面受到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局限,不可能真正实现。另一方面,其“太平盛世”的社会价值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这一信念在中国历史上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过巨大作用,具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既要面向世界,实现横向的现代化,又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纵向的历史文化承接。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泰山封禅历史文化,批判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实现中国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古今相承的历史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
[] 马铭初、严澄非:岱史校注[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60.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61.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355.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065.
[] 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27.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39.
[]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161.
[]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166.
[] 新唐书: 第1册[M]. 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267.
[]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43.
[]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2.
个人简介:刘方华,男,1968年1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