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览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59/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4198
* 投稿网站
中国民族博览
《 中国民族博览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文艺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国内刊号:CN 11-3059/G0
国际刊号:ISSN 1007-419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gmzbl@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主      编:王林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5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楼1-1104
邮政编码:100000
范文-大理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基于教师的评价与推进策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MZ006) [作者简介]杨晓红(1970年2月),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民族博览

 大理市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基于教师的评价与推进策略[[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MZ006)

[作者简介]杨晓红(1970年2月),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杨晓红 龙肖毅
(云南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云南 大理,67100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BMZ006)
 
[摘要]为有效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采用问卷法测查大理市中小学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价情况,并据调查结果提出大理市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评价;中小学教师;大理市
大理州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民族自治地区,有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大理市人口为6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8.08%,而主体民族白族有39.38万人,占总人口的60.4%[1],是大理州最典型的白族聚居区,因而别具代表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化,国内“疆独”、“藏独”时有抬头,国外局部地区因民族、宗教、资源等问题引发的战争或恐怖事件从未停止过。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原则和价值取向[2]。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阶段,从1990年起教育部多次发文部署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大力推进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防止境外渗透,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长远大计[3]。目前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不够深入。本研究基于对大理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探究其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评价状况,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提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
一、中小学教师对大理市民族团结教育的评价
(一)调查说明
采用自制《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调查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共14个题项,由措施和功能2个因子构成。第二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包括27个题项,由本地主体少数民族特征、中华民族特征和民族理论与政策3个因子构成。第三部分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包括12个题项,由知识教育活动、文艺体验活动2个因子构成。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期间,对大理市9所5类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所涉及到的学校为村小学教师15名,镇小学12名,市小学10名,镇初中10名,市初中17名,市高中5名,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教师评价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共69名,为中小学担任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其中男教师16名,女教师53名。
1.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评价
村小学、镇小学和市小学在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上的评价明显高于镇初中、市初中和市高中得分(均P<0.05);初高中的教师认为,学校及教师们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升学的压力上,对民族团结教育措施、功能的关注度都明显不足。总体上,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总体功能,所有选项“符合”比例绝大部分都达到了60%以上(见表1),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功能有着高度的认识,认为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学校及个体层面都有其必要性,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总体评价水平不高,关注度不够,但教师们能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民族个性特征,并能据此因材施教;数据还显示文科女教师更适合开展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工作
表1 教师对学校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措施及功能的评价情况统计表(%)
维度 评价项目 很不符合 不太符合 不清楚 比较
符合 很符合
措施 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有明确的安排 7.2 14.5 39.1 18.8 20.3
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有明确的安排 8.7 13.0 30.4 29.0 18.8
要求教师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4.3 10.1 13.0 43.5 29.0
分班时事先考虑各民族学生的人数分布情况 13.0 7.2 44.9 17.4 17.4
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或宿舍时考虑不同民族学生的交叉 8.7 7.2 39.1 24.6 20.3
教师之间讨论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问题 7.2 2.9 44.9 20.3 24.6
要求教师掌握各民族学生的需要或特点 7.2 8.7 10.1 55.1 18.8
安排学生活动时,考虑民族学生的需要或特点 1.4 1.4 24.6 37.7 34.8
功能 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13.0 20.3 44.9 14.5
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对当地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2.9 27.5 40.6 27.5
进行的民族团结教育促进了当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2.9 2.9 23.2 46.4 24.6
教师之间交流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或生活情况 2.9 2.9 27.5 44.9 21.7
进行的民族团结教育增进了各民族学生沟通交流 4.3 5.8 27.5 37.7 24.6
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加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2.9 1.4 15.9 43.5 36.2
2.教学内容与活动评价
(1)教师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与活动评价总体相当低
最高分“民族理论与政策”仅为3.37分,最低分“知识教育活动”为1.46分,尤其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得很差。总体上,一年中组织3次及以上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比例达50%以上的分别是“参加民族节日活动”活动和“跳课间民族健身操”,其比例分别为53.6%和56.5%,而比例最低的是“听民族文化、宗教政策知识讲座”和“参加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组织3次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5.9%和18.8%。表明大理市中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表现为更多地依靠课堂理论讲解,活动开展得不多。相对来说,文艺体验活动开展得更丰富,而知识教育活动就少得可怜了。
(2)教师普遍对与民族历史事件及宗教政策知识的关注不够
为客观把握教师教育教学中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基本情况,按题项对教师所涉及的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情况的频次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关注当地主体少数民族的节日(66.7%)、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63.8%)、分布区域和人口(56.5%)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52.1%)等,而较少关注的主要是重大历史事件(33.4%)、著名历史人物(47.8%)、宗教信仰(42.1%)及白族的语言文字(47.8%)等问题。其结果提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3)对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关注较多
数据表明说明尚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详见表2)在教学中不关注有关中华民族特征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关注较多的问题是中华各民族的节日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而40-49岁年龄组教师涉及到的“少数民族特征”教育教学内容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师。数据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教师(53.2%)在教育教学中能涉及较多的民族政策与理论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师们较多关注的内容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必要性等问题。
表2 教师教育教学内容中涉及中华各民族特征的情况统计表(%)
评价因子
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历史事件 15.9 44.9 39.2
著名历史人物 17.4 42.1 40.5
节日 5.8 34.7 59.5
宗教信仰 11.6 44.9 43.5
生活习俗(包括禁忌) 5.8 47.8 46.4
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3 49.3 46.4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7.2 42.1 50.7
语言文字 14.5 36.2 49.3
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和居住特点 10.2 44.9 44.9
总体平均 10.3 43.0 46.7
3.团结教育的考核方式评价
对调查问卷中所列的有关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7种基本考核方式进行频次描述性分析,调查显示7种考核方式调查结果主观性、随意性很强,很难以把握其标准,而考核是以班级对学生的操行评分为其主体形式为特征的。当前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在很多教师中尚未建立明确的意识,故此,急需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
4.中小学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困难与问题
有42%的教师不清楚是否“缺乏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49.2%的教师认为在升学压力之下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此项工作;43.5%的教师也不清楚上级主管部门是否对此项工作开展检查;34.7%的教师认为上级相关部门与学校之间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缺乏沟通;46.5%的教师认可“缺乏师资进行此项工作”;50.7%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课程设计案例”;47.8%的教师认为“缺乏可供参考的相关活动设计案例”,20.3%的教师认为对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不够,导致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沟通产生困难。纵观整个调查的基本情况,亦可看出,大理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尚未形成一个多层面多方位共同支持的教育体系,应景似的教育与教学实难保证其真正的效果。
二、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策略
根据调查情况,本研究认为要构建一个切合大理地方实际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教学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应包括教育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条件体系。
(一)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1.双管齐下,加强对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与监管
建议民宗局与教育局两家合作,双管齐下共同出资出力,从不同角度加强指导,加强上下级之间与各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学习等,从各个层面,提高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管理、督导及研究机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应试升学压力,加强各区域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建立有效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评价体系
2009年,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指出,“各地中小学要根据《纲要》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将各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全国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而本研究调查发现,我们需要探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考核方式与标准,以客观评价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目标。对于学生,针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可以将民族基本常识纳入平时考试和升学考试,而初中阶段可以将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纳入考试范围,高中阶段则可以将民族理论等内容纳入考试。对于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及民宗局,应成立专门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全面检查与考评,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完善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考核机制,最终实现教育局与民宗局协同管理,再到学校的二级管理模式。
(二)教育教学内容体系
1.形成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
大理市当前教师关注度较高的主要集中于各民族的节日、音乐舞蹈及美术等艺术形式、分布区域和人口等直观的常识性内容,而对系统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认识不高,难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民族团结知识结构。因此,课程建设力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以及心理年龄特点,应从直观到抽象,从常识到理论,逐步地建立梯级形式的课程体系。低年级学生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本民族及中华各民族的节日、生活习俗与禁忌、著名历史人物等。高年级重点在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地域分布与居住特点、民族团结重大历史事件、宗教信仰与民族心理等内容。可单独成册,各有重点。
2.民族团结的能力训练活动
主要内容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渠道,才能保证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在活动设计中要注意教育与学生切身利益的结合点、与人们心理的契合点、与民族情感的共鸣点[4],我们要研究民族团结活动中,我们的教育主体(教师)、客体(学生)、媒体(学校)以及各类介体文化(社会与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与功能;研究学生心理成长变化中,如何调节“主我”与“客我”的关系,生成“主我”与“客我”结合的心态[5],为精心设计民族团结知识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文艺体验活动提供心理学支持。充分挖掘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渠道,全面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能力训练。适用于各年级。
(三)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条件体系
1.搭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训平台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也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6]。首先,建立一个全市的民族团结教育协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开发优秀多媒体课件、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与探讨等;其次,通过建立民族团结教育网站,以会员的形式,对相关教师进行网络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再次,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使其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并最好是选择女性的文科背景的教师来组建民族团结师资队伍,形成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2.打造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挖掘地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把地方民族文化发展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也可专门编写白族民族团结发展史一类的书籍,以史为镜,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结合教育基地建设,增强认识,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大理州统计局,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大理日报新闻网(2011-5-23)=
[2]徐杰舜.民族团结论[N].中国民族报.2005-8-12.
[3]佚名.教育部国家民委:加强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J].新课程研究.摘自:教育部网站.
2009.8:171.
[4]魏武,刘云山.民族团结宣教也要三贴近[N].新华每日电讯.2009.8.25.第002版.
[5]马毅鑫.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若干探索[J].中国民族教育.2008(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