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博览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59/G0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4198
* 投稿网站
中国民族博览
《 中国民族博览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文艺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
国内刊号:CN 11-3059/G0
国际刊号:ISSN 1007-419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gmzbl@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主      编:王林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5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楼1-1104
邮政编码:100000
范文-浅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的运动训练研究-中国民族博览

 浅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的运动训练研究

汤俊勇
贵州省贵阳市体育中学 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文章通过对热点运动训练学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研究与运动训练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应用两部分,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参考成功案例,试图从中找出更为有效的射弩运动训练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
1引言
在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运动训练学》一书中,运动训练被定义为:“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主轴,是不可取代的运动过程。运动训练的安排,过程和实效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高低好坏。
民族传统体育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在我国本以民族习俗、宗教祭祀、娱乐休闲活动等为起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近年来越来越正规化,越来越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各省市纷纷设立专业队伍进行训练并参与各省市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也就使得如何更好的进行运动训练来提高竞技水平和能力尤为重要。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罗万象,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有16个大项,每个项目对于运动训练都有不同的地方与侧重点,本文以射弩为研究对象进行浅析与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射弩是一项在西南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98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正式项目。射弩分为标准弩和传统弩,在比赛中,又分为立姿和跪姿两种,弩和箭都只能用竹或木质材料制成。最终以每位运动员的环数总和确定名次。
2热点运动训练学理论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研究
运动训练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维因素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涉及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确立、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实施、训练监测与评定、运动员体能的恢复等一系列和运动训练相关问题的竞技体育活动。
2.1运动员科学选材与竞技能力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研究
运动员的科学选材问题一直是体育界所探讨的,但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说,运动员的选材不能单单的跟现在的竞技体育相比较。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地域性的划分,所以对于运动员的选材也会有特别之处。
2.1.1优秀运动员科学选材理论研究
运动员科学选材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开始,其既是一个选拔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运动人才和提高竞技水平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的运动训练实践证明,具有卓越竞技“天赋”的运动员才是最终攀登竞技高峰的最佳后备“材料”。近几十年我国的各派学者们也都围绕着运动员科学选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发掘。主要理论包括了刘献武的运动员选材“理论三角”,曾凡辉等人提出的“不同发育类型”选材模式和田麦久等人提出的“竞技能力主导”选材模式。
运动训练理论中有一些是普遍规律,适用于所有运动项目,但也存在着特殊规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各个项目对于运动员选材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和侧重,就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律看待。以射弩为例:射弩跟竞技项目的射击十分相似,在运动员选材的方面,射弩会多挑选小臂长、大臂短的运动员,并且会特别考察运动员手臂的稳定性。但与射击不同的是射弩双手悬空所以对于手臂的要求并没有如此严格的标准。但因为弩比较沉,所以需要手臂力量,一般射弩项目都会以20-40岁年龄层的运动员为主。射弩项目发源于中国的西南部,以云南、贵州为主要发源省份。所以云贵对于射弩的实力在全国居首。
2.1.2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是由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构成的。因此国内学者纷纷以这五方面为出发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根本勇先生把经济学界的“木桶模型”引入到运动训练学领域,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学者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充效应设计了新的模型,称之为“积木模型”。两个模型都是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者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竞技能力及不同的训练阶段。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都为运动训练学提供了理论支持。
单就五个要素来看,体能是当今运动训练学中最为关注的要素,就射弩来说,运动员虽然处于静止的状态进行运动,但是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很难良好的完成整个比赛,中间稍有体力不支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打出的环数和比赛的成绩。其次,作者认为在射弩中除要有良好的体能之外,心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射弩跟射击、射箭有共同之处,就是需要运动员在安静的状态下控制自己的手臂稳定性,保持运动动作的规范和准确,任何一点心理的波动与变化都可能对选手产生影响导致动作变形和意识不够集中,从而导致射弩失误。
2.2运动训练三层次理论体系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研究
田麦久先生在原有运动训练两层次理论的基础上,于1987年提出了运动训练三层次理论体系,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论分别根据各自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提出各自不同的内容,使得运动训练理论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完整。
2.2.1一般训练理论的研究
一般训练理论研究普遍适用于众多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是在高层次上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理论体系;一般训练理论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运动训练,使得后来的学者可以在前人的基础理论研究之上得以创新与发展。
2.2.2项群训练理论的研究
项群理论是由我国田麦久教授提出并创建的,是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完善。项群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对体育项目的分类和整理都提出了指导性的帮助。根据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使得同一项群运动项目之间从科学选材、项目特征、制胜规律、训练内容、竞技能力研究、训练方法及参赛特点等多方面得以互相借鉴,极大地推动了同一项群运动项目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射弩从项群训练理论出发,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其体能特征表现为运动员的静力耐力、平衡能力和稳定性要好。射弩的技术动作属于单一动作结构,技术要求可概括为“固势要稳,瞄靶要准,击发、撒放要正确”。
2.2.3专项训练理论的研究
专项训练理论结合专项训练实践,研究适用于专项训练活动需要的指导性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的可应用的训练方法。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专项训练理论对于专项训练的实际操作与监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射弩来说,射弩的动作,射箭的节奏、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如何提高箭射出的准确性都是作为专项训练所需要研究的。
3运动训练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应用
3.1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应用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做好运动训练的前提标准,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也应遵守其一定的运动训练原则,作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项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原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同于普通运动项目,要开展民族体育项目,首先要建立在尊重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不能侵犯和不尊重其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理解互助为首要条件。
竞技需要及循序渐进原则。竞技需要原则是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饿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射弩的运动员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射弩的竞技能力结构特点和对运动器材的掌控,听从教练指导,针对竞技的需要组织训练。并且训练要系统全面的有计划、按部就班、持续的进行,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适当负荷及有效控制原则。适当的运动负荷量是根据运动员自身机能状况来给予训练,便于运动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成绩。运动员在承受一定的运动训练符合后一定会产生相应的训练效果和身体机能反应。在对于射弩的研究中发现,射弩并没有像田径中铅球、铁饼等项目每天规定运动员射弩的次数。在运动员状态条件的允许下,多射多练习多找感觉。从而使射弩的动作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而在运动训练中,有效的监控运动过程,包括运动的强度、运动负荷、训练的周期、每日的训练安排、运动后的恢复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射弩项目中,对于手臂的练后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区别对待原则。在运动训练中,区别对待运动员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由于运动本身有着许多不定因素,致使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掌控训练的同时需要每个运动员自身的状况临时调整和区别对待,使运动员在不产生伤病等条件下,有效的进行训练。
3.2运动员各方面训练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应用
3.2.1运动员体能的训练
体能是当今体育界研究最为广泛的,至今许多国内学者仍对“体能”一词有着不同的看法与见解。但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体能的概念与运动素质、适应能力、心里要素等因素息息相关。作者认同王琳教授在《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所阐述的“体能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体能泛指身体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状态、身体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等因素;狭义的体能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中运动员的专项能力或比赛中的运动能力。”练好射弩需要在三方面掌握好:力量、耐力、持久性。射弩非铅球、铁饼需要手臂有强大的力量,但是再长时间的比赛中,手臂的力量直接导致握弩的稳定性和射出时的准确性。耐力主要体现在射弩的比赛,时间较长,像站姿比赛,运动员长时间直立比赛,对于身体耐力的要求非常大,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比赛的持久性也是保证完成比赛的重要因素。
3.2.2运动员技术能力的训练
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对于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射弩比赛对于运动员的技术能力要求主要是在手臂和射弩时的手臂稳定性要求。跟很多项目一样,射弩的技术练习也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平时对于射弩就是多多的练习和射弩,掌握动作要领和动作规范。并且在平时多增加小力量的练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引体向上静止、哑铃等多种练习来增强运动员小臂的力量,从而增强握弩时手臂的稳定性。其次跑步也是锻炼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前提练习。运动员需要在强大的比赛负荷中保证充足的体力,才能保证和完成技术能力的发挥。第三就是运动员对于器材的掌握和把握程度,弩与箭是由木质或竹制成的,在一段时间内会根据天气等因素产生一定的改变,所以对于器材的掌握也是相当需要经验与技术的。
3.2.3运动员心理能力的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是比赛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条件。尤其是对于像射弩这样极度需要心理保持稳定,不能有太大浮动的项目。对于射弩的运动员来说,增加心理能力的锻炼才能在比赛中有更好的竞争能力,也才不会因为一支箭的时候导致整场比赛的终结。在调查中发现,射弩的心理训练跟诸多项目的方式一样,一是增加教练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舒缓比赛压力等情况,二是经常举办打比赛的练习,包括积分赛和对抗赛两种形式,在参与正式比赛之前在队内进行类似比赛,增强运动员比赛的经验和特殊情况的处理,慢慢增加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
3.3运动训练计划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应用
3.3.1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
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达到运动的高峰,这在竞技项目中司空见惯。但是射弩项目与诸多项目不同,一名优秀的射弩运动员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诞生了。因为射弩发源于民族,它更多地是看中运动员手臂的力量和稳定性以及比赛时候的心理素质状态,这与许多项目都不太一样。在培养运动员上面,射弩没有培养年限,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天赋,有时也会出现马上学马上有感觉的优秀运动员出现。这在射弩项目中是很正常的。但是射弩一般会选择20-40岁的运动员为主,过小的青少年由于力量等因素不宜在射弩比赛中创造出好成绩。加之射弩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青少年当中开展比较少。
3.3.2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
我们都知道,竞技项目每年在年初或是上一年的年底都会罗列本年度的比赛时刻表从而帮助教练员更好的为了比赛而有计划、有条理的开展训练。民族传统项目的比赛除了大型的如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外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它主要是以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团结而开展的,一般情况下就只有省运会或者市运会,但是这些比赛没有明确的规律的比赛时间,每年开不开展也都不一定。这些都致使了罗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年度训练计划的麻烦与繁琐,教练员也不能像竞技项目那样,以比赛为依托进行训练。所以很多射弩运动员都是在以射箭或射击为主项进行训练。而在比赛前半年开始进行集中射弩训练。
3.3.3运动员周课训练计划
跟每位运动员最息息相关的就是教练所罗列的周课训练计划了。对于射弩项目来说,专业队的训练一般一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时间约5-6个小时,除了常规的射弩练习之外,也参杂着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的状态和状况,因人而异的修改和补充训练内容,包括了运动员的力量运动等。射弩项目中射弩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每日的训练大部分都以练习射弩为主,一般情况下,一天要射200-300支箭。但教练员会根据运动员的当日状态进行微调整,比如增加小臂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4总结与建议
射弩与其他民族传统项目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运动魅力。要练习好射弩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正确看待射弩的运动训练是每位教练员和运动员所必须遵守的。在射弩项目的练习中,除了保持充沛的训练热情之外还要有正确的运动方法。首先就是其运动训练理论的部分,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所以教练员要从实践中感悟理论,也要多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于训练之中。其次,因人为宜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完成训练的目的与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射弩的变数比较大,它因为器材的改变而改变,经验对于射弩项目非常重要。多练习多参加比赛才能汲取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完成比赛。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非常有学问的一部分。更好的掌握它体现了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和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对于取得优秀的比赛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2010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运动训练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薛峰、姚重军、王琳.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
4、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吴长稳、张健、于奎龙.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4月
7、杜长亮、李少丹.复杂视角中的运动训练理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