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485/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406
* 投稿网站
艺术品鉴
《 艺术品鉴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陕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刊号:CN 61-1485/J
国际刊号:ISSN 2095-2406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仅支持在线投稿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艺术品鉴
主      编:健宏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陕西省西安市
定      价:39.00元
收      录:知网
社      址:陕西省西安市
邮政编码:710075
范文-中西方设计“个性”差异探析-艺术品鉴

 中西方设计“个性”差异探析

曾强 蔡晓艳 甘溦
重庆交通大学400074
摘要:本文以荷兰风格派设计作品“红蓝椅”与中国明式家具“圈椅”为例,阐释西方设计崇尚理性、色彩分明、有棱有角,而东方设计空灵飘逸、含蓄圆润、朴实自然的不同风格。我们知道风格的本质来源于文化。没有崇尚独立精神的西方文化,不可能出现“红蓝椅”这样的设计作品;同样,没有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也不会造就“圈椅”这样的设计经典。对于西方设计的借鉴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模仿,因为每种风格的背后,都是文化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风格,从民族的视角看待设计,才能找到设计所体现的不同“个性”。
关键词:家具设计;红蓝椅;圈椅;文化;中西方;个性
引言:设计是结合了艺术、功能、科学三方面的综合学科,设计的个性可说是构成设计文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古至今,“个性”的设计便是设计的生命,没有个性的设计,早晚会淹没于此起彼伏的风格浪潮之中。然而,中西方文化对“个性”的定义却不尽相同。
一、中西方文化对待“个性”的差异
设计的“个性”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的价值形态及对世界的认知方式的差异。提及中西方文化的个性差异,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是:西方讲求个性与独立,中国讲求共性与群体。西方文明因其自身的地理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以孤立国家的形式出现,西方哲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以主客体二元对立为特征。所以,西方文化崇尚张扬的、棱角分明的个性,是一种具有扩张性和渗透性的文化。而中国文化自秦汉大一统开始开始,多民族统一发展的格局,决定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含蓄内敛的特征。因而,与西方人那种张扬的个性相比,中国人的含蓄温婉和伦理总把“个性”包含在共性之中。
其实,中国文化虽然强调群体性,却同样重视差异与创造。孔子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虽然谈的是音乐,但同样是设计艺术的最高准则。中国人追求的“和”,并不是无原则无目的的折中主义,而是各设计元素之间对立统一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设计并不是缺乏“个性”,这恰恰是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最鲜明的个性。中国式的设计,从来不是单纯的为设计而设计,却总是试图从最细微处,体现中国人古老的哲学和永恒的审美追求。即使是一件最普通的物件,也要以小见大,从中看到整个宇宙和人生。关于中西方个性与设计文化的差异,从“红蓝椅”和“圈椅”这两个极具特点的设计作品便可见一斑。
二、“红蓝椅”与西方设计文化
“红蓝椅”是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里特韦尔德(Gerrit Rietveld)的名作。(见图1)这个椅子设计于1919年,其结构完全采用简单几何形,不加任何掩饰,色彩用红黄蓝三原色创造出了划时代的功能性家具,可以说是风格派审美原则最清晰的视觉表达。这把红蓝椅代表了里特韦尔德的设计个性,但管中窥豹,我更愿意把其看作西方现代设计的个性,或者说是西方人的个性。归纳起来有三点:崇尚理性、有棱有角、色彩分明。
风格派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便是把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形体,或者叫“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简约的结构。但是,在新的结构组合当中,个体依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可观性,即个体在整体中,不因整体而失去个体的形态特征。所以,里特韦尔德的椅子,把每个部件拆下来,都是独立的、四四方方的,都有自己的色彩与张力。这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像是每个西方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崇尚个体独立,正如一个个“方块”,虽然组合为一个整体,但是仍然不改自己的个性。西方文化崇尚个体独立,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把个人从群体中独立出来,让个体去面对一个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去改变的自然,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赋予自然的意义。西方人注重对个体独立的培养,我们不难理解很多西方的父母在儿女成人之际便将其逐出家门,自己去面对生活。可见,这种对个体独立的追寻是深入到西方文化的深层意识之中的。
                                  
图1 “红蓝椅” 里特韦尔德(荷兰)1919年            图2  圈椅 中国明代
Pic.1“red blue chair”Gerrit Rietveld(Holland)1919   Pic.2 "Ming-style chair"Ming Dynasty
三、“圈椅”与中国设计文化
明代家具是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圈椅是明代家具的经典。(见图2)从中我们总结了三点中国文化的个性:空灵飘逸、含蓄圆润、朴实自然。
1、空灵飘逸
“空灵飘逸”来自道家哲学,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特征。老子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空”和“无”的境界,是中国古代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空”并不是一无所有的浅薄和呆板,而是指心境的淡泊。没有出于欲望的悲喜,没有出于偏见的爱憎,才能使得心灵与明镜一样,可以接纳和包容一切。所以,“空”和“虚”包含容纳一切,苏轼有诗为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空灵”也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追求。中国的艺术从不追求形象上的逼真,也不追求表面上的美艳。中国画、中国书法都讲究用寥寥的笔画,用最单纯的色彩,从简约、灵动中生发出无穷的韵味;从最细微的局部,去表现整个宇宙和人生。即便是一把小小的椅子的设计也不例外。明代的圈椅除去必要的实用功能外,没有任何的装饰。倒不是说中国人不善装饰,而是他们更想用最简洁的设计来传达自己有关“空灵”的哲学和审美追求。从造型上看,圈椅简练、轻盈,细长的框架结构,有一种飘逸的流动感。圈椅的扶手与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这三度的组合,比例协调,构筑了完美的艺术想象空间。试想,明代的文人隐士们坐在圈椅上,或吟诗作画,或抚琴畅谈,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2、含蓄圆润。
如果说红蓝椅代表的是直线的艺术,那么圈椅则是曲线艺术的代表。整把圈椅,几乎全是曲线,连扶手的手柄也被细心地抹去棱角,绝不可能出现红蓝椅那样直接的几何形体。其实,中国的造型艺术从某种意义上就是“曲线”的艺术,这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直接关系。中华民族是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民族,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根本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的朋友。所以,人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给予人类丰厚的赐予。比起方形、三角形,曲线才是最容易与环境融合的线条。所以在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中,大量使用曲线,喜好圆润的造型,民间甚至有“曲生吉,直生煞”的说话,这不是迷信,这是中国人最朴实的自然观。一把小小的圈椅会被抹去棱角,这不是没有个性,而是怕冲撞了自然。这样的设计既减少了视觉上的强硬感,但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再不必担心会被尖锐的棱角所伤,而且曲线的造型还完全符合人体工程学,这难道不是“天人合一”最佳的证明吗?
此外,圈椅的造型还表达了中国人典型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椅完美的体现了这一哲学理念。从审美角度审视,明代圈椅造型美、线条美,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抽象美产生的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方与圆的结合,还意味着含蓄和包容,这也是中国人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人性格过于方正,棱角过于鲜明,不好相处;性格圆滑,滑头滑脑,又未免太不直率。最好的性格莫过于像这把圈椅,有直有曲,含蓄内敛,既要与环境协调,又不能放弃自己的追求。一把小小的圈椅,还包含了中国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3、朴实自然。
红蓝椅用了三原色,再以黑色作为调和,严肃中不失活泼。现代科学的色彩体系来源于西方,红蓝椅的用色,可谓是这种科学色彩体系的经典。然而中国古人的色彩观是哲学的而不是科学的。《考工记》中有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用五行对应的五色,这完全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所以,中国传统艺术中很少用原色,与这种哲学思想不无关系。黄花梨木料是天然的土黄色,与中国古人一贯的色彩审美是相符的。所以,明代的圈椅不上色,不上漆,完全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一把黄花梨圈椅,经过几百年的流传,表面光滑柔和,越发呈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品格。所谓“自然”,“自”就是“本来”,“然”就是“这样”。“自然”就是宇宙万物的本来面貌。中国艺术向来崇尚自然,古人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这谈的是装饰艺术手法,但何尝又不是理想人格的写照?平淡而不做作,质朴而不浮夸,一把圈椅的设计,从选材、造型到装饰手法,处处都有匠心,处处却不露痕迹,这也许就是典型的中国设计文化。
四、结论
通过对“红蓝椅”和“圈椅”两种不同风格的分析和思考,可以了解中西方设计文化的个性差异。其不同的风格,本质来源于不同的文化。没有崇尚独立的西方文化,不可能出现“红蓝椅”这样的设计作品;同样,没有含蓄内敛的东方文化,也不会造就“圈椅”这样的经典。
如今,全球化的时代,西方的设计风格和体系曾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中国的现代设计也大多来自于西方的美学体系。在我们学习西方设计时,借鉴是必要的,但并不等同于简单的模仿,因为每种风格的背后,都是文化在起决定性作用。当现代主义、国际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中西方文化的冲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具有“个性”的设计?也许,要重视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风格,要重视从本民族的视角看问题,才能将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找到真正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胡俊红.“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家具中的体现[J].包装工程, 2007(10):228—230
[2]郑绍江,叶喜,强明礼.论中国传统家具与传统建筑的联系[J].包装工程, 2010(6):122—128
[3]代福平.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深层结构[J].包装工程, 2010(10):24—26
[4]罗无逸.师造化,潜移形——解读明式家具的造型表象(一)[J].装饰,2006(1):034—037.
[5]李永春,柳冠中.中国古代设计与西方现代设计之比较 [J].装饰, 2006(2):41—42
[6]长北.天人合一——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J].艺术百家,2012(3):148—159
[7]袁源.明代家具的文人审美品格赏析[J].家具,2006(6):84—87
[8]王美艳.风格派的思想根源及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8):119—122
[9]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10]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