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94/I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139
* 投稿网站
青年文学家
《 青年文学家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黑龙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内刊号:CN 23-1094/I
国际刊号:ISSN 1002-213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qnwxj99@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青年文学家
主      编:周贵玉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齐齐哈尔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龙源
社      址:齐齐哈尔龙沙区胜利小区5号楼
邮政编码:161006
范文-寓“非戏”于“似戏”——欧阳修《戏答元珍》解读-青年文学家

  寓“非戏”于“似戏”

——欧阳修《戏答元珍》解读
金来群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400
摘要:欧阳修《戏答元珍》一诗,用“似戏”的外壳,包裹是“非戏”的内核。这与他所秉持的政治思想与诗文理论,息息相关。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一)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作。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寓“非戏”于“似戏”,更显其诗意蕴藉,令人留连。
全诗先是描写僻远山城的冷落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被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然,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汹涌的是更深沉的痛苦暗流。写景清丽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
首联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眦《西清诗话》)其中“春风”和“天涯”均有所比喻。 “春风”比喻朝廷的恩典,“天涯”比喻自己受贬远离朝廷。内在的含义是:大概朝廷是不会关注到我这个远贬的人了,重新有所作为的希望很渺茫。而其中“疑”字,也值得玩味,“疑”是怀疑,疑惑之意。一个“疑”字把诗人内心既沮丧,失落,难以释怀又抱一丝希望,渴望能回归政治舞台的复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首联明写春风不至,实际暗寓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的郁闷之情。可见,是用“似戏”的外壳,包裹是“非戏”的内核。
颔联写橘枝上还有冬天的残雪,而那似乎还带着冬雷之声的第一声春雷,将地下冬眠的竹笋惊醒,它们听到了春天的迅息,准备破土抽芽。这里选择山城二月最具典型、最奇特的景物加以描写。其中“犹”字和“欲”两字用得好,“犹”是“依然”的意思,写出风雪摧残不了美好事物。“欲”字是想象之辞,写出万物即将萌发的希望。“惊”和“欲”,赋予竹笋以知觉,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地下竹笋正要抽芽之态,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的“早春”表现了出来。此联借景抒情,展现早春画卷,于料峭春寒中见盎然春意,可见诗人于寂寞愁闷里怀着向上的希望,让人觉不出低沉。其间包含着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联想,黄橘与笋芽不惧外在恶劣环境的顽强精神,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也暗示出正义的力量不但无法被摧垮,而且必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颔联,用外在的事物,来隐寓自己的人生信条,同样,也是“似戏”的外在,象征自己“非戏”的内核。
颈联写夜晚听到归雁的阵阵啼叫勾起自己对故乡的绵长的思念,带着被疾病纠缠不休的躯壳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感慨万端。此联在手法上,视听结合,读者仿佛可以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耳边是大雁的啼声,一声声仿佛敲击在游子思乡的心上,大雁犹能在秋水长天之间,翱翔万里,而人呢,不能主宰自己的运命,客居在这荒远之地,何日是归年?自己由于心境不佳,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面对着又是一年春来到的物候变化,不觉悲从中来,感怀不已。此联在情感上是多元的,有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有疾病困扰带来的痛苦和感伤,又有因时间流逝而产生的惆怅悲伤。可见颈联,已暂时抛却了“戏”字,直接抒写“非戏”,抒写自己内心的感怀。
尾联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同样,尾联也用“似戏”的外壳,包裹是“非戏”的内核。
 
(二)
要探究诗人何以要寓“非戏”于“似戏”,就必须联系欧阳修的政治思想与诗文理论。
欧阳修当时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县令。虽遭迁谪,但他是有着自己政治理想的,他是有其坚强的生命支柱的,所以他不会只一味地自怨自艾,顾影自怜。正如,当代诗人食指所写到的:“相信未来,……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于被贬的寂寥之中,诗人他同样也相信未来,只不过对茫然不可知的命运又有些无奈与为迷惘,早春来了,一阵紧过一阵的脚步声叩击着诗人多愁而又善感的心扉。被贬的处境、衰朽的病体、思乡的愁绪、乍暖还寒的天气,无一不在撩拨着诗人的心弦,这时“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元珍的来函,正触动了诗人心中最温软的角落,于是情感就流泄了出来,但作者又不同于一般的诗人,可以让感情的潮水心情奔涌,他是满怀政治理想欧阳修,不是天马行空的李白、也不是豪情万丈的苏东坡,他是内敛的、隐晦的、不习惯直言的,所以,他的信念、向往,他的失意、烦闷,他的慨叹、无奈,要用“似戏”的外壳做包装,而把“非戏”的内核,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让人感到这是对《诗经》情感风格的一种传承,哀而不伤,绝非愤青。
再看欧阳修的诗文理论,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欧阳修对创作的基本论点。而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文和道的完美结合,是欧阳修一贯重视诗文的社会价值,尤其注重诗文与君子人格及生命意义的关联这一创作理念的完美演绎。以此为认识基础,他对诗文的功能特质有特别深切的体会,以文字而体现生命不朽的原则,贯穿在他对诗文特殊功能的理念中。所以,他会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本诗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堪称一绝,寓“非戏”于“似戏”特点,尤为令人叹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