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研究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313/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286
* 投稿网站
美术教育研究
《 美术教育研究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国内刊号:CN 34-1313/J
国际刊号:ISSN 1674-9286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msjyyj@qq.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美术教育研究
主      编:许文彩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安徽省合肥市
定      价:3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4好科技大厦5楼E座
邮政编码:230001
范文-浅析顾恺之的绘画理论-美术教育研究

 浅析顾恺之的绘画理论

王宁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自战国时代起,以线描为主要绘图模式的中国绘画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成为我们古代美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绘画从早期岩窟壁画开始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线描对于中国画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以线描为主要绘图方式的创作方法经历了夏商周乃至秦汉已经形成了一套既定的模式。无论是人物、山水、走兽、亭台楼阁都是以线描为主。这种绘图方式开创了我国一个又一个美学新阶段。在经历过秦汉厚重雄强的美学之风后在魏晋出现了以阴柔为美的婉约之气。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无关系。一段稳定的历史时期后,必然会出现动荡不安的历史时局。所以魏晋出现了所谓的魏晋风度,这正是人们对于动荡时局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百姓们渴望安稳的世道,文人骚客们在社会审美与思想方面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这也促成我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审美风尚转变原因之一。此期中国美术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美学理论与创作高峰。这里包括东晋的顾恺之和南齐的谢赫以及南陈的姚最。值得一提还有刘宋的宗炳和王微对于山水画新领域的开辟。卧游、畅神之说的提出等。
 
关键词:魏晋风度 玄学 
 
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艺术创作风格,称密体、疏体。密体精巧细密、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由师从曹不兴的卫协开派。而疏体以书法入画法。一点一画,由梁代张僧繇开创。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绘画和理论两方面。艺术创作上,顾恺之师承卫协,他继承发展了卫协精思巧密的绘画手法。把我国绘画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据说其用线紧劲连绵,线条宛转流畅,并富有节奏。如“春蚕吐丝,似春云浮空,流水行也。顾恺之在绘画上另一突出成就是他在描绘人物时并不单单满足绘画对象的表面的像与不像而是更加注重图绘对象的姿态精神。这时的顾恺之在“传神写照”方面非常注重,这就使他的作品有一种不至呆板而有发于内在神气的精神。目前,据可考的资料显示顾恺之在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列女传》、《洛神赋图》等作品的摹本。”顾恺之是我国魏晋时期不可多得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关于他的传说,如少时就作画瓦官寺《维摩诘像》。画成之后,观其画者,往来不断。其在文学与音乐方面也修养颇深。在顾以前,绘画评论家和画家都不是兼于一身,晋之后才形成了如顾恺之这样画家与评论家一体的形式。
 
据资料记载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要是针对于人物画提出的。因为在顾恺之之前,还没出现正式的山水画。无疑,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以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
第一,对于绘画传神的重要性。
 
顾恺之明确提出传神的概念,是有其实践与创作依据的,他在很多方面都反复强调传神的重要与绘画优秀与否的关系。顾恺之将传神作为绘画品评的首要原则,根据描绘对象的所具备的思想感情,进行传神描摹。
 
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传闻顾恺之画人物曾数年不画人物的眼睛,别人问起原因,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在人物绘画中,顾恺之认为最难画的就在人物的眼睛,传神的要点也就是眼睛,所以就有了这句“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的言论。在对人物的眼睛描绘方面他有过这样的见解:“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理论来源于艺术创作实践,在《洛神赋》中,我们可以看到顾恺之那循环超忽,精巧细密,紧劲连绵的铁线描在其中的运用,洛神水上的婀娜盈步,飘扬的衣带联袂,可见洛神与曹植之间那种惺惺相惜,可望而不可及的状态,人物眼神的描绘在其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这段时期存在山水画中的依然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创作方式,山水画依赖人物画而不作为独立画种,所以在在着重描写人物画方面对于人的姿势、体态方面更加注重对眼睛的描绘,传神理论的提出一直被奉为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从发现的原始石窟壁画到原始陶器上的纹饰图案,可以看出我国的人物画要早于山水画的,所以对于人物画的创作来说,顾恺之的传神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二,“迁想妙得“论。
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这一说法。此理论一经提出数百年来此理论被应用于绘画创作的诸多方面。迁想妙得不止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实践与认识的升华。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我们把自己主观的心理、思想感情注入到客观物象中去,让主客体有机融合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另外要注意的是顾恺之提出对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环境中,顾恺之认为对于景物的描绘应衬托起主体人物的社会地位以及思想情感。写景就是为了写人。
 
 “迁想妙得”理论的提出包含了对人物、山水、动物等的审美创作构思。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理论不止是简单的词语叠加,更是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影响已经远超艺术创作领域,可以探讨的是在行为、心理方面的深远影响。
顾恺之对于绘画及绘画理论的总结,在一方面是体现出我国魏晋时期美学发展的新高度,魏晋时期文人骚客的思想审美境界的高度反应。此后,这些理论就成为了后来艺术创作者们的一个理论依据。魏晋时期,除了顾恺之外,我们还看到很多对于美学发展有过贡献的人,这对于我国后来绘画事业的繁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参考文献:
 
1.葛路著.中国画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傅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阮春荣 顾平 杭春晓著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