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声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39/J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810-2980
* 投稿网站
黄河之声
《 黄河之声 》
级别:省级     分类:文艺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山西省文联
主办单位: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
国内刊号:CN 14-1039/J
国际刊号:ISSN 1810-2980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hhzs2003@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主      编:刘文科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山西省太原市
定      价:3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378号
邮政编码:030071
范文-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黄河之声

 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

刘传利
南昌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500
摘要:传统民歌是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的结晶,对传统民歌进行二度创作不仅要传达原唱者的基本意图,还要融入演唱者自己的思想,使其更具艺术感染力。基于这一基本思想,结合‘‘中国红歌会’’中的实例,从把握作品内涵、控制速度与力量、尊重传统民歌的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说明。
 关键词:传统民歌;二度创作;红歌
1 民歌综述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情感与愿望的一种方式,多表现为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完善,最终成为人民群众智慧与思想感情的结晶。我国传统民歌历史悠久、遗传丰富,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民歌色彩各不相同。但与现代民歌相比,形式各异的传统民歌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传统民歌的歌词用于通俗且富于诗意,易于上口和记忆,音色上的地方特色浓郁。其次,传统民歌的调性较为单一,多运用五声调式,演唱具有大众化特点,少有转调;音域通常在一个八度之内,多在小字组的c到小字一组的g之间,旋律线起伏不大;相应地传统民歌的节奏也较为简单,拍子变换少,演唱速度普遍为较慢。
 2 二度创作及其原则
 我们知道,一部声乐作品首先得由词、曲作者进行一度创作,然后是演唱在进行二度创作,最后是观众接受的过程。在三个创作过程中,二度创作尤为关键。二度创作并非完全自由或随意而为,而需遵循一定的创作原则。首先二度创作是复述,必须尊重原创,准确把握作品内涵、时代背景以及民族地域风格。其次,二度创作还必须体现创造性,不能沦为简单的复制与模仿,在保持创造者基本意图的前提下,必须加入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使作品获得更多的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重新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3 二度创作的要点分析
 传统民歌是经过历史长河打磨的民族艺术瑰宝,进入新时期之后,我们该如何对其继承、发展,使其重现勃勃生机呢?2006年为纪念长征70周年,江西卫视首推大型电视活动‘‘中国红歌会’’,不仅引来各界广泛关注,还在全国掀起了红歌热潮。红歌是红色经典歌曲的简称,它主要包括早期的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进步歌曲,以及名族优秀歌曲。红歌不仅题材与体裁直接根植于传统民歌,而且创作手法、风 格特色甚至是传播方式都与传统民歌如出一辙。红歌的创作源泉是传统民歌,它继承了后者的特色,是对传统民歌的再度创造。笔者以红歌演唱为实例,结合传统民歌的特点及二度创作原则,谈谈在对传统民歌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准确把握作品内涵
  二度创作要达到既有加工创新又不破坏原作的效果,就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内涵。首先,对歌词要理解透彻,一般的传统民歌的歌词简单明了,容易理解,这反而导致很多演唱者不能很好地诠释语言之外的意蕴,情感注入不够。这就提醒演唱者不能把对歌词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含义,而应该结合曲子以及历史的、现代的、民族的背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旋律的把握同样不能流于表面。传统民歌的旋律一般较为朴素简单,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和谐优美的意境,如果演唱者没有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只求唱准高音与节奏,就会削弱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演唱者综合歌曲、作品背景去全面领悟歌曲的思想境界、主题内容、风格特色,发挥想象力,领略作品意境。在‘‘中国红歌会’’的舞台上,一些嘉宾的表演以及优秀选手的演唱,为观众完美呈现了大量富于时代精神的传统歌曲。在演唱形式上,不仅传统的齐唱、独唱、合唱、重唱均有体现,而且还出现了新颖的‘‘原景再现’’的演唱。如2006年在南昌举行的首届‘‘中国红歌会’’主题晚会就是以场面宏大的歌舞开场,充分运用现代的灯光、音响技术,以堪称完美的舞台艺术配合腾格尔的演唱,他重新演绎的《怀念战友》,深深地感染了无数观众。当今歌者们在演唱风格上,普遍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为主,时下流行的通俗唱法也有大量涌现。但相比之下通俗唱法的歌手淘汰率要高很多,评委的评价标准虽与个人对民族演唱的理解有关,但并不绝对,例如通俗唱法选手熊思嘉便深得美声唱法出身的评委蒋大为的认可。笔者认为无论形式还是风格均须服务于内涵对作品内涵深刻准确地把握是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是形式与风格能否被认可或接受的先决条件。
3.2对速度与力度做出合理处理
  作品的速度通常与环境和情绪相关联。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感受通过言语或歌声的表达便会呈现不同的速度。所谓作品的力度就是音强,音强的大小由振动体的振幅决定,力度表现为声乐演唱中对每个音、每组音或每个乐句音量强弱的控制。音量强弱的变化能有效地增强演唱的效果。在对传统民歌进行二度创作时,对速度与力度进行对比性处理会非常有利于对作品的表现,对创作有重要作用。因此,演唱者要能够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调动自我情绪,赋予作品以丰富而细腻的速度、力度变化,从而为其穿上时代的新衣。例如由著名诗人文莽彦作词、解策励作曲的《请茶歌》,其原始曲风清新优美,采用“宜春评话”的旋律素材,融优美的抒情与亲切的抒情为一体,是一首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红色革命歌曲。在‘‘中国红歌会’’上,两只流行乐队—零点乐队和艳乐队亲密合作,演绎了全新时尚编曲的《请茶歌》,曲风中加入了摇滚因素,演唱的力度与速度也做出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演唱采取了男女对唱的形式,将零点乐队的粗犷演唱与艳乐队柔美的演唱结合起来,一刚一柔,既有摇滚的爆发力,也有如民谣般的含蓄、舒缓,节奏上一张一弛,成功的利用速度与力度重塑了《请茶歌》,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台下一片沸腾。
3.3尊重传统民族的地域性特色
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地域极其民歌的风格、特色都不仅相同。歌者在演唱时必须处理好表现民族地域性特色的细节。首先,要掌握传统民歌的语言特点。民歌在语言处理方面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对旋律性强的民歌,用普通话演唱较为适合,为了保证民歌的风格特色,个别字词也可以用方言唱法。二是对语言性强的民歌,按方言特点演唱更为适合。三是旋律性很强、语言性没有过多要求的民歌,可以完全用普通话演唱。其次,要唱好传统民歌中装饰音、尾音、拖腔、甩腔。唱好传统民歌的装饰音不仅能调整旋律和语言不一致的地方,起到正音的作用,还能修饰旋律、点缀纷纷。唱好尾音、拖腔、甩腔有利于突出传统民歌的风格,起到渲染气氛、调到情绪的作用。如今的民歌创作中也经常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而且效果良好。陕北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曲调明亮,旋律悠长、宽广,地方上特色浓郁。借助于地缘优势,原生态歌手阿宝在充分表现其他地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自由的发挥。他声音特点鲜明,不仅穿透力强,而且情感饱满,尤其在甩腔、装饰音、拖腔的处理上皆依情绪而定,所以,一曲以个人地域特色鲜明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博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
传统民歌的二度创作不仅要注意以上要点,还必须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必须于娴熟高超的演唱技巧之外,调到个人情感体验,使其既是群众的、历史的,又是个人的、歌者的,从而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向前推进,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求层次与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传统民歌简单、朴素的情感表达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就对文化事业尤其是民歌领域的发展、创新提出了高要求。红歌是推动时代演唱发展的标志之一。“中国红歌会”以时兴的电视选秀的形式,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红歌热潮,为观众国重新演绎经典的传统民歌,是对传统民歌二度创作的成功范例,它的成功使我们坚信民歌艺术定能面向未来,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01).
【2】李晓武.民族声乐演唱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刘会颖.浅谈民族的演唱.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8(2)
【4】肖常伟.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