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潮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345/D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949X
* 投稿网站
湘潮
《 湘潮 》
级别:省级     分类:社科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国内刊号:CN 43-1345/D
国际刊号:ISSN 1003-94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iangchao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湘潮
主      编:朱习文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湖南长沙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维普
社      址:长沙市韶山路1号
邮政编码:410011
范文-军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浅析-湘潮

 军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浅析

史宪铭1,任新智1,邓辉1,张建军2
1. 军械工程学院 ,石家庄050003    2. 66440部队,石家庄    050081
摘要:本科生导师在军事院校的本科生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军事院校特点,对本科生导师运行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责任意识、培养地位、交流机制、导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军事院校本科生;本科生导师;导学原则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起源
导师制的实施在外国教育史上首推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早在14世纪就开始实施导师制,其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1]。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后,凡课程选择、考试的准备等都请求导师给予指导,每位导师指导学生4~10人,实质上也就是对类似于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在中国,远在公元前500年孔子就以导师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培养人才。解放前的浙江大学,曾有一段时间也实行了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些院校也施行过专业班导师制,即每一个专业班指定一名讲师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辅导和帮助,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大部分军事院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军事院校学员培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自2006级学员起开始施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当前,我校本科生在第一学年开始到第三学年由专职的本科生导师负责,到第四学年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员担任。形成了完善的本科生导师指导体系。
二、本科生导师制运行问题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的出发点为“深化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从实际运行看,个别单位导学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本科生导师在精力上投入上存在不足;有的队干部认为导学占用了学员的时间而不配合;有的导师将导学等同于讲座;也有的教员对导学工作不够重视,应付了事等等。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科生导师对本身职责不清楚。由于部分导师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导致在导学过程中没有规划,计划制定随意,工作执行标准不高。本科生导师一般由教员兼任,教员由于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往往倾向于把主要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而对本科生导师工作投入不够。
2、对军事院校环境下本科生导师定位不准。学员队干部、本科生导师、任课教员都是军事院校学员密切接触的人员。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前,队干部与教员职责分明,教员负责管理学员课上时间,队干部管理学员的课下时间,时间上不冲突;教员负责学员的所讲授课程学习,队干部负责课余的管理,不会发生责任上的冲突。而本科生导师在导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定位,可能会造成与队干部管理时间发生冲突,部分导学内容和授课内容重复,从而难以起到本科生导师应起的导学效果。
3、导师与学员交流不够。导师要对学员进行指导,需要与学员直接接触,深入学员生活,了解学员的学习、思想和爱好等,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指导学员的学习方法,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现状。一方面,由于军事院校严格的行政管理,学员的课余时间有时安排较满,自由支配时间短。另一方面,教员由于其工作的繁忙,难以主动发现学员实时动态,本科生导师工作开展处于被动地位。
4、对本科生导师评价无标准。本科生导师制源于国外,在军事院校中目前还是一项较新的事务,尚处于试行探索阶段。许多地方高校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总体上缺乏导师制具体可行的工作程序与考核制度,致使导师制难以评价。施行本科生导师制,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激励机制、奖惩机制、评价机制,从而使本科生导师制有制度上的保障。
三、军事院校环境下本科生导师的建议
汲取地方院校中本科生导师的好的做法,考虑军事院校环境特点,结合在本科生导师工作中的体会,针对上述军事院校环境下本科生导师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本科生导师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意识。“导师”与“教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存在很大的内在区别。“教师”重在“教”,即“上所施,下所效”,教师重在传道授业;而“导师”重在“导”,重在对学员的品德和专业进行具体指导,培育学员的创新意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导师要导好学员,必须“研究”学员。本科生导师在导学活动中,既尊重学员的共性,又尊重学员个性的发展;既面向全体学员进行整体教育,又面向个别学员因材施教。因此,对导师的素质要求相比于一般教师更严格、更具体、更全面。我院在配备本科生导师过程中,从政治信念、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人才培养体系的了解、职称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2、明确本科生导师在本科生培养的地位。本科生导师与队干部、教员一样,都与学员密切接触,但其在学员培养中地位各不相同。本科生导师与队干部相比,队干部主要从宏观上对学员进行日常管理,导师则对学员进行具体指导;导师通过发挥个别指导的优势,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对表现异常或有突出问题的学员重点做好疏导工作。本科生导师与队干部要加强沟通,形成教书育人的合力。本科生导师与教员相比,任课教员主要负责具体课程的传授和讲解,而本科生导师更加侧重于对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的把握,辅导学员从总体上把握当前学习课程的特点;侧重于对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引导学员针对性地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3、建立长效的交流机制。导师导学主要是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而交流必须有交流的实质内容,同时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牛津大学导师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各种潜质和才能自由发展的平台,为各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提供了条件[2]。建立导师和学员交流的长效机制,必须从制度上首先得到保障。首先,在管理上给学员留出足够的自己支配的时间,使学员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发展自我;其次,建立多渠道的交流平台,如固定的场所,利用校园网络等。我校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初步规模,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明确了本科生导师聘任、职责、组织与管理及保障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每年根据情况进行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制定导学计划并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从而保证了导学工作的落实。
4、运用灵活的导学方式。在导学工作中,本科生导师应立足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和工作经验,灵活的进行导学。在导学方式方面,针对全体学员的共性问题,如帮助学员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眼界等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的方法;在进行针对学员个性问题时,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等等。在导学内容方面,可以根据学员年级特点,进行相应的导学内容。如在一年级,学员往往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其对专业特点不清楚,导致自身目标和培养目标存在差距,本科生导师可以多进行专业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疏导;二年级学习较为繁重,学员容易出现学习疲劳、动力不足问题,本科生导师可以从专业体系上进行疏导,使学员明确学习体系,增强学习热情;三年级学员课程压力减轻,可以适当开展科研能力培养,重点提高学员创新能力,等等。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体现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直接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即强调教学中师生的相互影响、积极互动。导师指导学员确立研究方向,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导师充分重视学员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本科生导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很多情况下由于难以考核,使在实际的导学工作评价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评价、导师互评、领导评价、专家评价等方法,针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以及导师指导评估情况、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绩效评估,更有利于本科生导师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的聪明才智。另外,通过绩效考评反馈,可以帮助本科生导师明确目标和自身工作差距,为改进工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韦卫星,韦文山,农亮勤,等.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4):99-102
[2]卓青莲.浅析本科生导师的导学观[J],中国电力教育,2008(9):99-100
[3]李茂林.牛津大学:导师制与创新人才培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7):56-58.
[4]军械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