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1-1310/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40
* 投稿网站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级别:省级     分类:社科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开封教育学院
国内刊号:CN 41-1310/G4
国际刊号:ISSN 1008-9640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fxuebao@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主      编:王凯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河南开封
定      价:8.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邮政编码:475004
范文-朝圣与赎罪——析《谢尔盖神父》表层结构下的失衡-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朝圣与赎罪

——析《谢尔盖神父》表层结构下的失衡
卿青
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与他早年的作品不同,《谢尔盖神父》这篇作品鲜明地表现出托的宗教观,所以又以“宗教小说”而著名。我们主要以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对之分析,这部类似于一部成长小说的“宗教小说”,其主旨就在于最后达到的“成圣”与赎罪。
关键词:谢尔盖神父、表层结构、成圣与赎罪
《谢尔盖神父》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思想转变下写成的中篇小说,在其浩瀚著作中,这部作品一如沧海一粟,在托与其作品的研究中也鲜有提及。主人公卡萨茨基公爵在一开篇就遭遇到人生最大的转折点,而全篇的重点在于他入教后的心理变化与故事发展,这段朝圣之路是艰辛的,表现在文本中不断展现的冲突。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切入口,”探寻其独特的叙事文本结构。
一、设定--推翻--设定--推翻的不断颠覆
这样的一篇类似成长小说的宗教小说,在谢尔盖一次次“两个灵魂”的争斗中,以一种更为现实和残酷的方式,直接地反映了人物自身的体验和精神冲突,对读者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引人深思也富含了更多的意味。而之所以让这篇小说产生如此艺术效果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独特而鲜明的叙事文本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将叙事文本的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种形式。表层结构即由叙述的顺序所确定的字面意义层次的文本自身结构,深层构建即文本背后隐含的文化意义。法国符号学家兹维坦•托多罗夫提出“叙事作品语法理论”,他认为“小说叙事则是作为小说谓语的人物行动通过连接和转化完成的。”所谓转化,则是指小说叙事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情节连接的平衡状态打破,由平衡转为不平衡,再转为新的平衡。
这就形成了表层结构中的经典模式:“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再打破平衡”的不断跌宕的文本结构。在《谢尔盖神父》中表现出的叙事波折也正在于此:
(1)卡的仕途和爱情都处在一个平稳的上升状态,并即将到达顶峰。(平衡状态)
(2)发现未婚妻曾是是自己最崇拜的沙皇的情妇,对爱情及皇帝的信仰和幸福的彻底破灭。(打破平衡)
(3)果断放弃一切,进入修道院。(恢复平衡)
(4)在进入修道院第七年,谢开始感到厌倦,变得麻木。(打破平衡)
(5)被派往另一所修道院。(恢复平衡)
(6)院长的世俗,他开始重获虚荣,并在院长的引导下与之前的同僚相见,诱惑下的纠结。(打破平衡)
(7)求得以往院长的帮助,去到坦宾诺隐修院,与世隔绝。(恢复平衡)
(8)旅途人的打赌,美妇人赤裸的情欲诱惑导致心里的无限挣扎。(打破平衡)
(9)断指。(恢复平衡)
(10)被夸大的名声,成为能治病的谢尔盖长老,心里迷惑,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做。(打破平衡)
(11)他真正有了长老的仪表,过着长老的生活。(恢复平衡)
(12)最终在一个商人的傻女儿那里失去坚持,他放下斧头,出走了。(打破平衡)
(13)遵循上帝的指引去找巴申卡,获得忏悔和原谅,过上了流浪的生活。(恢复平衡)
托氏认为“‘平衡’表示一个社会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都非静止的关系”,这样的一种不断迭起的“波澜”让这篇小说具有了情节波折的趣味性和聚焦性,当平衡被突发的事件打破,深处其中的主人公谢尔盖就会尽力去恢复,这也是小说的中心所在。
而这篇小说的独特性也正是在此:一个传统的线性叙述方式,加上一个显性的经典表层结构模式,以及隐含在这个结构之下的深层结构,即托本人的宗教观以及对谢尔盖这个典型人物身上所承载的纠结的人性以及现实的关照。这篇经典的“宗教小说”的出彩之处也正在于,它同时也是一篇近乎完美的“成长小说”。当两者结合,成就了他后期创作最为显著的特点--一种强大的教导精神与教谕色彩。
二、深层下的出走与回归——神性修炼与灵魂救赎
 
托尔斯泰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全知视角下他像是依附在主人公心里的影子,内在心理的细腻描述,洞察他所有的一切。就象歌德将自己的善恶动机的精神力量赋予了他作品中的主角一样,托尔斯泰以一种更为现实的方式做到了:不断失衡的状态成为谢尔盖出走的最大动力。
《谢尔盖神父》的整个叙事建构在谢尔盖的四次出走与最终回归这一基础之上。第一次夫人出走是逃脱掉“卡萨茨基公爵”的身份和世俗世界,第二次是从修道院到隐修院,第三次是隐修失败,第四次是从修道院出走回到世俗。他从尘世出走来到修道院,又从修道院回归到尘世。出走和回归的这几个阶段不仅是主人公人生旅程的外在组成形式,同时它们所承载的主旨:“内心对完整道路的完整追寻”,也表明了他的朝圣路程“在寻求个人生活与绝对的道德真理,即上帝之间的和谐”。
别尔嘉耶夫指出,对托尔斯泰而言“神就是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就是爱”。谈及人的灵魂,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现出不同的特质。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主人公是处于上天的眷顾和罪恶的颠覆之间。邪恶成为主要力量;而在托尔斯泰笔下,“出走”成为一种必要的可行的拯救灵魂的出路,用孔德的话说,他是“人性的仆人”。人到底是“上帝的仆人”还是“上帝的奴隶”,当上帝从形而上的拯救者变成形而下的戒律,当形而下的戒律变成精神和肉体唯一的寄托时,上帝从信仰成为束缚,人成为上帝的奴隶。仆人和奴隶往往是一步之遥。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谢尔基神父[M].臧仲伦,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2】爱尔伯.托尔斯泰学说[M].谢晋青,译.上海:上海新文化书社,1925
【3】梅列日科夫斯基.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卷二•宗教思想[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卿青(1994),女,汉,湖南,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