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78/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5739
* 投稿网站
现代农业科技
《 现代农业科技 》
级别:省级     分类:农业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国内刊号:CN 34-1278/S
国际刊号:ISSN 1007-573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xiandainongyekej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主      编:王洪江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安徽省合肥市
定      价:16.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路40号
邮政编码:230031
范文-科研奖励制度在农业科研机构中的探索与应用-现代农业科技

 科研奖励制度在农业科研机构中的探索与应用

李静,郑丽,左清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  广东  广州  510140)
[摘要] 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中,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国家、省部级项目以及各种奖项,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一般都会根据单位基本情况制定单位内部的科研奖励制度。文章分析了目前科研机构奖励制度起到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发挥制度在农业科研机构中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研奖励;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科研成果的多少是一个科研单位科研实力最重要的证明,如何采取措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做好科研,多出成果,对于一个单位的科研工作至关重要。科研奖励制度是科研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科学的科研奖励制度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目的,落实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政策[1]。随着近几年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制定和实施一套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对一个单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1. 目前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奖励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科研机构科研成果的大小与本单位有效的科研奖励制度密不可分,科研奖励制度是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研积极性的必要手段。目前科研单位科研奖励制度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获国家、省部级资助的科技项目,国家、省部级的科技奖项、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论文、专利、专著、专有产品以及获发布实施的国家级、行业、地方及企业标准,成果需以本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具体来看,单位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院外课题,院内部分基本科研业务费一般是给予新进科技人员的科研启动费,而院外课题的立项一般是通过公开申报,公平竞争的方式取得,具有竞争大、高质量的特点;对科技成果的奖励主要包括国家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推广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专利奖以及省市级的科技进步奖;科研创新团队是一种促进人才团队的激励机制,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对于科研创新团队的奖励分为国家级和省部级两种;获发布实施的国家级、行业、地方及企业标准、科研论文、专利、专著是科研人员成果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几年我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高质量的论文发表是我国科研水平的显著体现;为了鼓励科研人员发明创造,专有产品也属于科研奖励的范畴;科研奖励制度是肯定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 激发和引导科研人员奋发向上的重要激励机制[1]。这种奖励制度近几年在农业科研机构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科研人员中起到了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随着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奖励制度在各个单位发展和实施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一、一刀切奖励:考核过于单一,一个单位的考核制度往往照抄照搬其他科研机构的制度,没有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考核制度往往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的科研人员,没有兼顾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科性质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差异性分析[2]。一个单位一般会存在不同的研究团队,不同的研究室课题组由于基础不同,研究实力不同,导致有些团队易出成果,科研人员会得到较多的科研奖励,这样的人员认为标准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在团队中不努力照样会得到较高奖励;但有些团队力量较弱,每年科研成果较少,而科研奖励制度通常是面对个人,使得力量较弱的团队,对科研奖励制度规定的内容望尘莫及,因为永远得不到而对制度失去信心,激励效果有限。
二、标准模糊:科研奖励制度有些条目的制定往往比较模糊,有些成果较难判断是否属于标准范围之内,这就导致制度规定范围之外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产生一定的误导,有时会不利于科研人员工作的开展。如,在有些农业科研机构,科技服务是单位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应用型科研项目开展和单位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这项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费时、费力,但却很难在科研成果中有所体现,因为要想将科技服务成果准确、真实表现出来的方式非常困难,因此这项工作往往被忽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科研人员在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
2. 农业科研机构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科研奖励能够影响科研人员的内在动机,从而加速、引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3]。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才能使科研奖励制度发挥到最大效应呢?
2.1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奖励制度是对科研人员科研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一种鼓励措施,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给予物质奖励是对其科研成果加以肯定,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这种奖励不仅使科研人员的工作价值得到了体现,同时也满足可科研人员的精神需要,使科研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成就感,因而会激发更大的力量,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制定科技奖励制度应该是统筹兼顾,制度覆盖面应该具有普遍性和普及性,科研机构最好根据单位本身的情况构建适合单位的多元的科研奖励制度,另外还要注意短期政策和长远目标的协调。如单位发展初期,在照顾一些弱小团队的情况下,实行研究室或课题组奖励制,规定一定的名额,将分配权力适当往研究室课题组内部转移,这样使得实力较弱的团队每年也有一定的奖励名额,也能有工作的动力。当团队强大之后,再适时调整。科研奖励制度最好体现层级指标,能够将高端人才、高级职称、中级职称进行分级,以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2.2改革是完善科研奖励制度的重要手段:科研奖励制度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机制,要不断进行改革,修改完善科研奖励制度,要使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剔除不符合科研发展的奖励条例,不断接受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使制度要符合科研机构的科研环境和科技发展的自身规律,全面促进科研水平和社会发展[4]。科研机构最好设意见箱,随时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派专门的科研行政人员负责收集意见,于每年科研奖励工作完成之后,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进行下一年制度的修订,科研奖励制度的修订可以请院外专门的专家小组进行,要每年根据单位科研进展,人员结构等进行不断地修改,以适应科研机构不断发展的科研工作。
2.3公正、公开、公平的重要性:透明度是科研奖励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透明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奖励制度所起效果的强弱。试想如果一个科研机构的科研奖励是暗箱操作,不公开事实,不但达不到激励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会制造较多矛盾,挫伤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科研奖励评判的管理人员,要能够公开评判的所有依据和程序,要经得起考验,另外还要避开行政干预,因为在奖励过程中如果存在过多的行政领导干预就会破坏奖励标准的科学性、有效性,就会减弱奖励制度所起的正面效果。在整个评判过程中,科研人员很容易进行横向比较,与同级同事之间的比较,如果科研人员比较的结果意识到对自己不公平,科研工作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科研奖励制度一定要估计到每一位科研人员,奖励机制要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实际,克服大锅饭平均主义,使得每位科研人员都得到自己应得的报酬,使每个人的劳动都有所体现。
2.4制定团队协作的竞争奖励:目前科研机构的科研奖励内容大部分都是针对个人科研成绩的,而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很多都是靠团队力量,一般项目都包括项目负责人和执行项目的团队成员,仅靠单个人的力量较难完成。团队协作是出好的成果的必要条件,科研奖励制度的制定要考虑培养和激励科研团队内部协调合作的精神,制定团队奖[5]。同时,鼓励团队之间的竞争,竞争机制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没有竞争就不能上进,更难有突破和创新,合理的奖励制度促进科研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活力,促进科研管理目标的优化实现。
3结语
    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是管理上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营造科研机构活跃的科研氛围,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根据人性化原则,制定灵活多样的科研奖励制度,同时也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令人信服的奖励制度能够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使人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2]。因此,农业科研机构都应当建立科研奖励制度,并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最大限度的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瑞萍. “三重三轻”:科研激励机制刍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22-25.
[2] 郭华,孙虹,阚为,等. 高校附属医院科研激励机制初步探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04-106.
[3] 田锋社. 地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管理研究,2004,3:57-59.
[4] 陈积光,罗宗志. 对高校科研激励机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30:67-69.
[5] 彭丽华. 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实施方略. 黑龙江高校研究,2004,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