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5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2X
* 投稿网站
农业与技术
《 农业与技术 》
级别:国家级     分类:农业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22-1159/S
国际刊号:ISSN 1671-962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nyyjs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主      编:杨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吉林省长春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吉林省长春市深圳街940号
邮政编码:130033
范文-生态文明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对策研究-农业与技术

 生态文明视角下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对策研究 

宋 宇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450046)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农田土壤污染损害评估研究”(132102110131)。河南省政府决策课题“新常态下农业保险助力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2015B247)。河南省教育厅高校重点课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施肥行为机理与激励政策研究”(15A790015)。
摘要:农业面源污染评估监测体系缺失、监管激励机制乏力、技术培训不足与有机农产品市场不健全等因素是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内在因素。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提出健全农业环保监管激励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实施化肥技术替代等治理对策,为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的五年规划,成为“十三五”规划10个重点之一。农业部提出在“十三五”规划中把农业面源污染作为规划的重要研究领域和任务来抓,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近年来,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农业部相继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治理的目标细化为“一控、两减、三基本”。
农业面源污染不仅形势严峻,同时也面临治理难题,如制度环境、农业经营方式(金书秦,2013),农业面源污染评估监测体系缺失(魏欣,2012)等原因。可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要打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而深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是打赢这场战争的重要前提,探索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对策是关键环节。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为有效治理污染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是复杂的,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面源污染由人们的主观意识、政府管理及技术问题多因素构成。
1、监管激励机制缺失
农业面源污染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利益主体,政、企和农民也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和沟通。现有的体制管理起来也不够通顺。同时,运行机制上也不够得力。不仅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相应的奖惩措施,还需要及时有力的监管。有关部门对农民不规范的生产、经营行为缺乏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另外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也是农村面源污染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环保人员或绿色环保自愿者也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和奖赏,难以为继。
2、技术信息缺位,技术培训不足
农业面源污染缺乏及时的信息发布,难以用令人信服的数据和事实说话进而唤醒广大农户对面源污染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这种技术信息的缺失使得民众认识不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头来自于农业、农村、农民,治理面源污染的主力军也同样是农民。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污染的改善关键在于农户生产生活行为模式的转变。
另外,化肥农药的包装上缺乏科学正确的技术指导说明或说明不充分、不恰当,专家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播不及时,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容易形成污染。因此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关键,政策、制度的引导是保障。
3、环保意识淡薄
农户的环境意识淡薄。据朱兆良院士课题组调查,在最近20年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很多农民对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化肥也会造成污染。农户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不惜成本的过量投入化肥、农药,部分地区化肥施用量达到100公斤/亩以上,而且氮、磷、钾之间结构失调(有些达到17:17:17,或19:19:19)。农户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土壤污染、化肥残留等生态问题,甚至影响食品安全。
4、有机农业市场的发展不完善
有机农产品市场不完善,降低了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资产品和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我国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在认证和监管体系建设方面较为滞后,有机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的种植效益之间没有形成显著差异,有机农产品附加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导致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农户,在种植绿色、有机农产品之后,优质不优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高效益高回报,所付出的高成本、高投入得不到补偿,极大阻碍了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资料与技术的推广与扩散。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
1、健全农业环保监管激励体系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监管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提高人们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2、加强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
全面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战略措施,研究与推广化肥、农药的替代技术,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效应,在广大农户之间迅速推广普及新型环境友好型化肥和农药,通过“调、精、替、减”等重要措施,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机械施肥占比40%,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
3、建立科学、合理施用药肥的技术标准
制定科学、合理施用药肥的技术规程,加强预测预警,按照防治指标、经济阈值和无公害农作物的要求,制定不同作物的施用药肥的技术规程。实行综合治理“IPM”,加强对病虫草害的预警测报,科学施用农药,尽量选用药量小、高效、低毒、易降解的农药,禁止使用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三致”农药,防治“4R”问题的产生。实施生态农业系统工程,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及有机食品生产,减少农药、化肥及生活污水对土壤、食品和水源的污染。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建设“三结合(池、圈、厕)沼气池,建立猪—沼—果(菜),猪—沼—鱼(水禽)”等立体农业生态模式,实施秸秆速腐和还田技术,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减少水域污染。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空间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遥感技术(RS)对监测目标的动态监测能力,可以对面源污染进行模型化描述和模拟;而卫星定位技术(GPS)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和预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可以准确、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与分布,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为治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河南省淮河流域对工业点源和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建立了网络监控系统,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了部分流域水污染。对面源污染的治理有待于科技网络发挥监控作用。
4、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综合效益意识,形成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观。使各级政府意识到生态效益可分为正效益和负效益,对环境的改善和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可作为正效益,反之视为负效益,衡量综合效益时应加上正效益,减去负效益。改变现实中存在的片面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环境生态效益的倾向,转变将资源的投入不计成本、环境污染产生的外部费用没有内部化,表面上产出水平高,实际上是以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
加强大众媒体的技术信息传播和专家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污染的主体是农民,治污的主力也是农民)作用。通过“互联网+生态农业”的方式引导农户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绿色转型,合理施肥、垃圾分类、使用新型环保技术与产品,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5、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让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接受新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利益趋动。应完善生态农产品市场,健全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鉴定与准入制度。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提高生态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新产品新技术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影华. 浅谈我国农业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14):35-39
[2]黄雪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45-46
[3]崔键,马友华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性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1(22):335-340
[4]宋国君.中国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建设[J].环境保护,2009(5):26-29
[5]赵永秀, 刘世海, 张暄.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7,3(19):9-12 
[6]宋宇.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范式[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1):4-6
[7]朱兆良, 孙 波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J].科技导报,2005(4):47-51
[8]宋国君,金书秦.淮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政策评估[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4):78-82
[9]孔源,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6): 92-96.
[10]张维理,冀宏杰,徐爱国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18- 1025.
[11]金书秦,沈贵银,魏珣.论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应对[J].农业经济问题,2013,(11):97- 102.
[12]宋家永,李英涛,宋宇.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362-365.
[13]宋宇.国外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模式借鉴与启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4):61-64.
作者简介:宋宇(1980.10-),男,汉,河南郑州,经济学博士后,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户施肥行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