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2-115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962X
* 投稿网站
农业与技术
《 农业与技术 》
级别:国家级     分类:农业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吉林省科技厅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吉林省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22-1159/S
国际刊号:ISSN 1671-962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nyyjs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主      编:杨芳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吉林省长春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吉林省长春市深圳街940号
邮政编码:130033
范文-食叶害虫发生的特点及消长规律-农业与技术

 食叶害虫发生的特点及消长规律

邓朋1 吕凤林2
1、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林业局466200 
2、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政府 466239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食叶害虫发生的特点、过程、成因、害虫的发生地和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
关 键 词:食叶害虫、发生、特点、消长规律
林木的食叶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枯叶蛾、毒蛾、尺蛾、舟蛾、刺蛾、蓑蛾、潜叶蛾、斑蛾、鞘蛾、卷叶蛾、叶甲、叶蜂、竹蝗等多种害虫。
一、 食叶害虫的特点
  1、食叶害虫都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产卵集中,发生量大。  
  2、食叶害虫能主动迁移扩散,讯速传播。猖獗发生时能将树叶全部吃光,削弱树势,常能召致天牛、小蠹等次生害虫的危害,特别是萌芽力弱的针叶树损毁更重,常常造成大面积死亡。
  3、食叶害虫大多数营裸露生活,易受天气、天敌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所以食叶害虫的虫口密度的变动幅度较大,时起时伏,表现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潜伏性。因此,食叶害虫的防治必须在虫情测报的基础上,切不可忽视虫情盲目防治。  
二、食叶害虫大发生的过程
    食叶害虫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虫口密度的消长是有规律的。其发生发展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此时害虫的虫口密度不大,树木被害的症状不明显,害虫也不易发现,这时天敌(捕食性或寄生性昆虫、菌类、益鸟)数量少,害虫食料充足,气候适宜,害虫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一阶段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2、增殖阶段:在气候、食料的有利条件下害虫的密度显著增长,并持续上升,这个时期的树木有明显的被害症状,局部树木有严重被害症状,天敌开始向发生地集中。
 3、猖獗阶段:前期的虫口密度急聚增长,叶片被食光树木只剩枝干,后期害虫因食料不足个体生长不良,传染性疾病可能开始传播,寄生性、捕食性天敌与食虫益鸟相继而来,天敌数量迅速增加,由于生存条件恶化,害虫大量死亡或转移,雌雄性比发生变化,雄虫逐渐占优势,繁殖力下降,猖獗后期,害虫数量大幅下降。
 4、衰退阶段:条件的恶化害虫数量显著下降,天敌也因食物不足,凋落或转移,林木受害惨重,一个危害周期结束。
 大发生周期的长短,与每个周期的间隔期,以及每个发生阶段的持续期,往往表现一定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害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外界环境条件(林分状况、天敌资源、降雨、温湿度等生物因子与气候因子)。如果林分状况不良,大面积纯林、植被稀少,或者长期盲目用药,生物群落遭致破坏,这种环境因素更有利害虫的繁殖;如果经常寄居相当大的种群密度,猖獗期长,几乎每年都会成灾。相反,各种混交林或海拔过高的非适宜区,经常保持有虫不成灾,周期性也不明显。
三、食叶害虫大发生的成因
 1、食叶害虫大发生取决于害虫“种”的生物学特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在系统发育中处于兴旺阶段、具有强大繁殖力和生命力的种类才有大发生的可能性。
 2、食叶害虫大发生,还取决于兴旺阶段的害虫“种”同时具备了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
 四、食叶害虫的发生地
 1、第一发生地:是指在某种食叶害虫的分布区,和有   利的环境因子,害虫繁殖快,大发生时首先成灾,林木受害严重,食料不足,幼虫大量死亡或向邻近的林木扩散,,这种害虫的滋生地叫第一发生地。
 2、二级发生地:是在环境条件对害虫较为不利的林分内,害虫的数量很少,大发生期间害虫繁殖较慢,林木被害症状比重大发生地晚一年,很少有叶片被食尽或幼虫被饿死的现象,这种林分称二级(或次级)发生地。在靠近第一发生地或次级发生地的林分内,由于风的吹送,幼虫爬行的结果而形成的扩散地,在不利于害虫发育和繁殖的林分内,害虫的数量始终不能达到显著的危害程度。一般观察害虫动态,应在第一发生地上进行,才能正确判断害虫的“质”和“量”。食叶害虫的防治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尽量控制第一发生地的害虫, 是搞好全面防治的重要措施。
 五、食叶害虫大发生的防治
    长期的实践证明,食叶害虫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营造混交林防治为基础,尽量减少纯林面积,以测报工作为前提,大力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合理使用药剂防治,因地制宜经济地运用生物、化学、物理等各种相辅相成的系统措施,把食叶害虫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营林措施。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选择针阔叶混交,在南方,马尾松可与栎树、木荷、枫香、油茶、油桐、相思树等阔叶树种混交。在北方赤松、油松可与麻栎、赤杨、刺槐等适宜阔叶树混交。加强抚育管理与林木改造,对于过稀的纯林以及无生长前途的被害残林,要有计划地予以改造,补植适宜的阔叶树种,并应特别保护杂草、灌木、蜜源植物丰富植被。发展有利天敌栖息的生物群落,新造幼林及时抚育、间伐,防止修枝过度,或生长过密,郁闭度过大,以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
2、生物防治,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虫卵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只要正确选择蜂种,适时放蜂,效果十分显著。利用白僵菌,在当地土法生产自产自用,成本低、效果优。
3、化学防治。尽量减少药物防治的面积,非用不可时,要注意保护天敌,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