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服务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52-1058/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421
* 投稿网站
农技服务
《 农技服务 》
级别:省级     分类:农业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厅
国内刊号:CN 52-1058/S
国际刊号:ISSN 1004-8421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njfw@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
主      编:李森玉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贵州省贵阳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科院内
邮政编码:550006
范文-甘肃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400MW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农技服务

 甘肃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400MW工程水土保持防治

蔡海珍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甘肃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400MW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土流失,经过深入细致地实地勘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分布及成因,根据项目所在地(瓜州县)不同的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并进行了工程布局,以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项目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项目概况 
甘肃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400MW工程场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县城东北约28km处的戈壁荒滩,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95°54′,北纬40°47′。场址区地形平坦,海拔高度在1410m~1530m之间。场址南部边缘紧邻北大桥第六风电场C D区,西部边缘为已建的北大桥第四风电场,东部则与北大桥第八风电场相邻。北部边缘紧邻兰新铁路,交通较为方便。
本项目总装机容量400MW,设计多年平均上网电量93433.30万kw•h,年上网有效利用小时2324h。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安装234台风力发电机、塔筒、箱式变电器、35kV场内集电线路、监控中心和一座330kV升压站。工程建设总占地194.53hm2,其中永久占地76.47hm2,临时占地118.06hm2,占地类型均为裸地(荒漠戈壁)。工程建设土石方挖方总量77.22万m3,填方总量94.40万m3,借方总量17.18万m3,区间调配利用15.31万m3。工程总投资313813.16万元,其中土建投资29016.0万元。
(2)项目区概况
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地貌属北山山系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49.2mm,蒸发量2487.5mm,年平均气温9.2℃,最大冻土深108cm,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24.7d,最大风速为27.0m/s,平均风速2.7m/s,主导风向为E,年均沙尘暴日数7d。
项目区土壤主要有灰棕荒漠土和风沙土;植被属荒漠草原植被类型,主要植被有白刺、红砂、白砂、沙蒿、麻黄等旱生植被,工程区植被覆盖度约2%。
2. 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2.1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瓜州县土壤侵蚀总面积24117.57km2,其中微度侵蚀占8.81%,轻度侵蚀占0.14%,中度侵蚀占16.75%,强烈侵蚀占19.19%,极强烈侵蚀占17.44%,剧烈侵蚀占37.67%。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区属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容许土壤流失量为1500t/km2·a。
2.2 水土流失成因 
(1)自然因素:项目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强烈,年平均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较多,大风是影响当地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植被稀少,覆盖度较低,形不成有效地表保护层,人为扰动后地表砾石及土壤覆盖结皮遭到破坏,由大风吹拂造成的土壤侵蚀将大大加剧;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表无障碍物阻挡降低风速,因而有利于风蚀的产生和加剧。 
(2)人为因素
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或加剧水土流失,主要表现是:建设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搬运、填筑施工,人为扰动原地貌、毁坏植被,改变原生地表形态,致使地表裸露,造成水土流失。
2.3区域水土保持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瓜州县人民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积累了风沙治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效。以降低风速、调节气温、减少田间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保护绿洲为主建立防风护田林网,改善绿洲区小气候,努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工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综合开发、合理使用水土资源、运用生物与工程相配套措施,建成绿洲区田林路渠配套、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区。1987年建立了安西(瓜州)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0万hm2,主要保护对象是戈壁荒漠草场及珍惜动物,该保护区的建立,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水土流失防治的指导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过程新增水土流失的时空分布,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评价,防治方案在全面贯彻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突出以下防治原则。
(1)结合工程实际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风蚀为主,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为辅,施工过程中增加必要的临时措施。
(2)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中应当保持二者相协调,充分利用工程已有的水保功能的设施,避免重复设计,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3)坚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工程的特点,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放在首位。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选择与布设
遵循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局原则,依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结果,共分为五个防治分区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局,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大类。
(1)风机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面积44.26hm2;② 临时措施:苫盖防尘网8879m2,编织袋装土254.4m3,洒水8852t。
(2)升压站及监控中心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3.5hm2,碎石压盖3.35hm2,碎石5018m3,绿化换土152 m3,PE管180m;②植物措施:栽植榆树92株、沙枣72株、红柳427株,绿化面积0.04 hm2。③临时措施:苫盖防尘网3100m2,编织袋装土2.22m3。
(3)道路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碎石路面120.54hm2,土地整治73.80hm2,②临时措施:洒水14760t。
(4)集电线路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面积5.61hm2。
(5)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①工程措施:土地整治0.95hm2;②临时措施:洒水190t。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预计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22 %(目标值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8.06%(目标值85%),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0.75(目标值0.7),拦渣率达到98.0%(目标值95%),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6.23%(目标值90%),植被覆盖率达到0.02%(目标值0.01%)。六项指标均达到了本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要求,达到水土保持的治理效果。
5.2 建议
(1)工程施工阶段,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和水土保持监测,须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做好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
(2)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方案,防止施工机械和人员对建设区以外的区域乱挖乱弃、乱堆乱放等行为的发生,避免随意扩大扰动面积,并及时做好施工中的临时防护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在工程建设中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