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畜牧兽医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64/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799X
* 投稿网站
甘肃畜牧兽医
《 甘肃畜牧兽医 》
级别:省级     分类:农业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甘肃省农牧厅
主办单位:甘肃农业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62-1064/S
国际刊号:ISSN 1006-79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仅支持在线投稿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甘肃畜牧兽医
主      编:吴栋国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甘肃省兰州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甘肃省兰州市武都路498号
邮政编码:730030
范文-山地放养牛腐蹄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甘肃畜牧兽医

 山地放养牛腐蹄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卢春娇
(昭平县文竹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贺州市 546802)
摘要:昭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为广西多雨、暴雨中心地带之一,年降雨量大,常年平均2046毫米,每年2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本地多雨季节。本县牛年饲养量近4万头,大多以集约规模型山地放牧饲养为主,因下雨后山地泥泞,地面潮湿,尤其是炎热多雨的春夏季,山地放养牛较易发生腐蹄病。本文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放养牛腐蹄病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方法。
关键词:多雨地区;放养牛;腐蹄病;病因;防治方法
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趾间蜂窝组织炎,是反刍动物特别是牛和山羊养殖业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昭平属山区林业大县,山地植被好,野生牧草多,养牛业比较发达,大多以集约规模型农户放牧饲养为主。由于本地区雨季持续时间长,下雨后山地泥泞,地面潮湿,尤其是炎热多雨的春夏季,山地放养牛较易发生腐蹄病,对业主养牛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放养牛腐蹄病的病因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并临床用药治疗,总结出其病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效果良好。 
1  病因
    机械性损伤或刺伤使趾间皮肤变薄,或者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环境为空气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提供了入侵的门户。腐蹄病的病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遗传因素等。
 1.1 环境因素
 牛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和特定的温度范围,是导致牛发生腐蹄病的必要条件。春夏季节雨水较多,特别是梅雨季节,气候炎热潮湿,山地放牧场地泥泞,蹄部经常为泥浆浸泡,使局部组织软化,抵抗力降低引起蹄底组织炎症,或蹄部组织为坚硬的草木、石子刺伤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 
1.2营养因素
主要是山地野生牧草受季节、气候、肥力等的影响,草料中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山地放养牛基本上没有人工补料,长时间易致角质蹄疏松,蹄变形和不正,也是引发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病原微生物因素
当牛蹄部组织损伤或有炎症时,某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也是本地牛腐蹄病发生的原因之一。这些致病菌有的是直接产生毒素引起感染组织坏死(腐烂);有的是和其它细菌合并感染;有的是产生强烈的蛋白酶,消化角质,使蹄的表面及肌层易受侵害,在其它病菌的协同作用下,产生明显的损害,从而引发腐蹄病。
   1.4其他因素
    如品种遗传因素。牛蹄形有一定的遗传力,不良蹄形母牛的后代容易发生蹄变形;还有奶牛、水牛的发病率高于黄牛等。
2  症状
发病初期,仅趾间皮肤潮红、肿胀;蹄底角质比较完整,看不出炎症;病牛步态僵硬,负重不均,摇动患肢;病牛站立时腐蹄负重差,病蹄频繁交替离开地面,行走时跛行,有疼痛感,喜卧地,不愿走动,逐渐发展成病牛站立困难、卧地不起,精神不佳,被毛紊乱,无光泽,食欲下降,以及渐进性消瘦等全身性症状;严重病例,病牛表现体温升高,高的可达41.7℃,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如不及时处理则出现死亡。 
    急性发作时,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痛感明显,严重的会并发蹄关节炎,如不及时治疗,牛逐渐消瘦,皮毛粗乱。更严重的是蹄壳腐烂变形,卧地不起,甚至出现全身性败血症症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重度消瘦。用修蹄刀切削扩创后,蹄底截面有小孔或洞,挤压有污黑的腐臭浓汁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 
    慢性病牛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蹄底角质部呈黑色;有的由于角质被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病灶可达蹄的深部组织,包括蹄关节。第一、二、三指趾间、蹄球与冠缘处存在瘘管,并深延到蹄内,跛行可能逐渐减轻,但不能消失,病程可长达数月,多半是长期消瘦、衰弱。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蹄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1)发现牛跛行等上述症状时,把牛绑定好后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腐蹄病应与刺创、趾间损伤、蹄叶炎和趾间纤维瘤相区别,特别要与趾间皮炎相区别(因治疗方法不同),趾间皮炎几乎没有肿胀,但有跛行和坏死,并有明显的臭味。 
  (2)根据患病部位以蹄部为主,病牛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蹄趾间溃烂,流脓汁,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等典型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腐蹄病。 
    (3)在病蹄匣深部,用镊子取病料,涂片镜检,碱性美蓝染色,镜检时若发现很多长丝状、无运动的杆菌,确定为坏死厌气丝杆菌后可确诊为腐蹄病。 
   4 治疗 
   4.1 消炎  
根据病情以彻底清洗、消炎等为原则。治疗山地放养牛腐蹄病清洗好病变部位是很关键的。可以先用清水刷洗患蹄。病牛腐蹄病仅表现红肿的,用5%~10%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患蹄。如果浸泡有困难,可用喷雾器盛装5%硫酸铜溶液将病蹄喷湿,每天2次,直至蹄部炎症消除为止。
4.2  清创
如病蹄化脓坏死,则要清除污物、脓汁并挖去坏死腐烂的组织,具体操作如下: 
    4.2.1保定  将病牛于六柱栏内保定,患肢以绳同定于同侧栏柱上,离地50 cm左右。 
    4.2.2扩创  用0.1%高锰酸钾或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患部,后用5%碘酊消毒,再用消毒药棉抹干,用修蹄刀沿创道修挖蹄底角质,扩创的大小以能充分暴露疮腔为宜,用弯剪除尽坏死组织。 
    4.2.3敷药  用四环素软膏或土霉素粉涂(撒)在创面上,然后用小块纱布浸1%的高锰酸钾溶液敷在创口上,最后用绷带将患部包扎好;如果创口较浅的,则先碘酊棉花球涂擦,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药棉上,敷于患处;若蹄叉腐烂则用磺胺类或其它抗菌素类软膏填塞,高锰酸钾粉撒在药棉上,敷于患处,再外涂5%的碘酊,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外涂松馏油以防腐防湿,2~3 天重复处理1次;也可用20%硫酸锌溶液洗涤蹄部后,用硫酸铜和水杨酸粉或其它抗菌消炎粉填塞,用绷带包扎,绷带要环绕两趾包扎,绷带每天更换1次;或者修整蹄形,挖去蹄底腐烂组织后用青霉素80万单位,溶解于10ml蒸馏水中,再加入50 ml鱼肝油,混合搅拌,制成乳剂,涂于腐烂创口,深部腐烂可用纱布蘸取药乳液填充,而后包扎,每天换药1次。以上用药后应加强护理,最好2 天内不让其放牧。 
    4.2.4 封闭 患牛栓系在干燥清洁的土质地面,必要时铺垫褥草,在病灶上方呈人字形注射普鲁卡因。 
    4.3  静脉注射药剂  
对急性、严重病例,为了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应用青霉素、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静脉注射进行全身治疗,以便于控制感染和帮助病牛恢复。
5  预防
本病的控制主要在于预防。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蹄部卫生保健,牛染病后应尽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5.1  放牧场地尽可选择平整山地,平时注意防止牛受伤;及时清除牛舍中的粪便,烂草、污水等,经常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雨后地面泥泞时减少放牧时间。
5.2  定期用5%硫酸铜、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等药物浴蹄或喷洒蹄部。可以在牛舍的进出口处设一消毒池,池内放入配制好的消毒液。喷洒消毒,每月进行1一2次,尤以每年的4一7月份最为关键。
    5.3  定期普查牛只蹄形, 在每年雨少的冬季,要对成年母牛的叉蹄、裂蹄等进行修整,以防造成蹄伤。
5.4  搞好选育工作,淘汰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进而培育出对肢蹄病有高度抵抗力的新品种或新品系。
参考文献:
[1]杨淑萍,秦建玲,刘文韬,等.奶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2):100.  
[2]郭保庆规模牛场奶牛蹄部常见病的综合防治[J]北方牧业,2010,(3):23.
[3]张丽红吴玄光《动物医学进展》2007 第B08期。
作者简介:卢春娇,女,1976年11月出生,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和动物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