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与管理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91/T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4993
* 投稿网站
物流工程与管理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科技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全国商品养护科技情报中心站
主办单位:中国仓储协会、全国商品养护科技情报中心站
国内刊号:CN 42-1791/TS
国际刊号:ISSN 1674-4993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wuliu@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物流工程与管理
主      编:马士华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武汉市江岸区黄孝河路特1号同安大厦3楼
邮政编码:430019
范文-基于区域经济的苏州物流产业发展研究-物流工程与管理

 基于区域经济的苏州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董美曾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交通分院
摘要:物流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本文首先选取了区域经济和物流能力的指标数据,对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然后指出了苏州现有的物流产业体系存在的不足,在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苏州物流产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苏州物流;区域经济;弹性指标;相关性
1引言
区域经济作为物流产业存在的基础,对物流产业固定投资和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商贸地区,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市的区域经济优势和物流产业规划已经走在前头。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有极大的相关性,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纽带,没有高效合理物流作保证,区域经济发展最终会受阻碍。同时,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对区域物流产业的需求,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布局。
2苏州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相关关系研究
为了探究苏州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苏州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以下指标进行分析:GDP直接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这里选取苏州市的GDP表征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物流能力直接反映区域物流的发展程度,这里选取各年的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业总量表示当年的物流业产值。查询《江苏省统计年鉴》(2009-2014)、《苏州市统计年鉴》(2009-2014)和苏州市2014年统计公报,获取相关指标数据。2008-2013年间,苏州交通运输邮电产值(亿元)分别为:150.02、161.23、176.86、205.02和237.9;批发零售业产值(亿元)分别为:1332.62、1801.19、2127.92、2504.56和2830.37;物流产值(亿元)分别为:1482.64、1962.42、3445.06和5407.48;GDP(亿元)分别为:6701.29、7740.20、9228.91和10716.99。
对苏州地区近年来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探讨苏州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由弹性系数的公式得:E1(物流产值对GDP的增长弹性)=GDP增长率/物流产值增长率
当E>1时,物流能力供不应求,表现为物流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当E<1时,物流供大于求,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物流发展,而物流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当E=1时,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供求平衡,表现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公式计算结果,2008-2013年间,物流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12%、25.35%、24.97%、25.28%、25.54%和26.93%;E1分别为*、0.48、1.10、0.92、0.91和0.59。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
(1)物流产值占GDP比重见图1。苏州市物流产值占GDP的比重呈稳步发展趋势,这表明2008-2009年苏州市物流的发展在经济增长总量发挥的作用呈上升趋势;2010年后苏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经济总量GDP的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趋于稳定。
 
图1 物流产值占GDP比重
(2)物流产值对GDP的增长弹性,见图2。苏州市物流产值对GDP的增长弹性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1.10,即物流产值每增长1%,会带来GDP增长1.10%,表明物流能力供不应求,表现为物流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之后又呈下降趋势,物流产值对GDP的增长弹性的均小于1,表明物流供大于求,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物流发展。总体而言,GDP的增长对物流产值的增长具有敏感性,弹性指数在不断变化中。
 
图2物流产值对GDP的增长弹性
3区域经济影响下苏州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受2008年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在2008-2013年间苏州经济增长率和物流产业增长率均有小幅下降,弹性指标处于波动阶段,表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指标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协同发展,但仍未能迈入高度协调阶段。进一步探究其中原因,我们可以发现:
(1)苏州物流业急剧发展,部分区域出现过饱和现象。近几年,苏州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促进物流业升级的政策和规划,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使原本供不应求的物流能力呈现突飞猛进的增长,加之存在大量落后的物流配置极低,使得物流产业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2)苏州物流产业业务模式落后,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转型需求。随着制造业向国内腹地和东南亚地区的新一轮转移,苏州制造业正处于转型的关口,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对物流产业的配置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在信息化方面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不足,部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滞后。由于物流企业大多数是小微企业,利润率较低,对于它们来说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投资压力很大。
(4)苏州物流业发展较粗放,人才竞争力不足。目前苏州市物流教育和培训才刚刚起步,企业普遍反映缺少物流专业人才。
4发展对策
鉴于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了改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水平,苏州物流产业的推进应针对以上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1)协调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的供需关系,统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进物流业向集约化发展。重视政策的引导作用,将物流产业的发展战略纳入到区域经济的规划协调体制内,加强经济部门和物流体系的沟通协作,提高资源整合效应,避免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
(2)紧追区域经济的改革方向,根据供应链的整合需求,逐步完善物流产业体系。形成以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为龙头,IT物流、金融物流、商贸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3)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增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逐步建立起标准化的数据系统,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物流的发展,引导物流企业进入国际物流网络。
(4)积极引进物流人才,提高苏州物流产业的总体水平。为增强苏州物流产业竞争力,提升苏州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利用在苏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一支拥有良好物流运作技能、熟悉经济运作规律和掌握现代服务理念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何慧,潘武华,孙学文.苏州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22-25
[2]滕佳.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1(2):37-45
[3]李英.基于SWOT分析的苏州物流集聚区发展路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9):54-57
[4]汤铃,李建平.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4):59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