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820/N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6708
* 投稿网站
科技传播
《 科技传播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科技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国内刊号:CN 11-5820/N
国际刊号:ISSN 1674-6708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kjcb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主      编:祁书彦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8.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8号林达大厦A座5层A室
邮政编码:100013
范文-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科技传播

 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高丹妮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 西安 71013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战略目标,不仅要依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更需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宣传作用,营造氛围、影响社会、凝聚群众、树立典型、全面推动。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来,用媒体的力量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媒体;作用
 
就全国而言,如何把新农村建设战略落到实处,就必须强调各地区农村发展的针对性,当前就西安市而言,城郊农村是建设发展的重点,城郊农村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土地交通等资源秉赋优势,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媒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当地在地理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比较扎实,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都已经明显城市化的基础上,使得它们更进一步具备为城市化提供根本动力的能力,为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客观基础和条件。根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进行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除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大众媒体是农业科技,农业经济等相关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传媒的时代,大众传媒是人们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发展日益迅速,媒体信息的覆盖面和终端接收设备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全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也在逐年上升。对农传播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媒介在农村的普及率。在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经济传播体系中,大众传媒成为重要的力量和组成部分。传媒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传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传播功能
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是传布新闻信息,但并非单纯传递实时信息。地方媒体可以通过解读“三农”政策,加强舆论引导,介绍涉农信息等途径,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政府意志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典型、方法传递给农民,争取农民的支持与拥护,引导群众的行动。
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传媒主动地承担起宣传国家惠农的相关政策,通过生动形象地解释和宣传,使这些政策能够深入农民心中,起到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科技政策支持。同时,传媒还能够发挥下情上达的功能。农村基层和农民的生活需求,也可以通过媒体传达到上面,使得传媒成为农民意志表达的窗口。其次,传媒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信息,开拓农民致富门路,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从而为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许多农业科技通过媒体的传播,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通过传媒向广大农民推广科学技术,无疑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再次,传媒通过面向农村介绍科技研究成果、开发经验、指导信息以及典型人物,使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营造农业科学技术氛围、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最后,传媒的传播可以影响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社会综合水平的直接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就包含着农村新风尚的建设,就是要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除陋习,树新风,提倡健康、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风尚,唤醒良好的环保、卫生、生态意识。传媒的传播对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明显的,除了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之外,农民的衣食住行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生活知识也是传播的内容之一,许多农村实用技术为民所用。
二.舆论监督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工作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舆论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舆论监督充当并将继续充当着助推器的角色。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舆论监督是驱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式。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的原则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结合农村的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报道。同时,要正确处理正面报道的导向和负面报道的监督关系,做到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平衡。新农村建设中媒体的舆论监督,更应把重点放在那些借新农村建设搞形式主义的政府行为,监督政府是媒体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广泛有效的舆论监督,有助于某些基层组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新农村建设中的错误做法,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切实实地享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成果,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健康和谐的发展。
首先,适当的负面报道,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能够避免相同或相似的不良问题重复发生。对外在环境的监督。建设新农村需要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噪音多、杂音多,走弦、跑调都会影响主旋律的优美、动听。时下扛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打农民馊主意、揩农民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假种子、假农药、劣质化肥,压级压价收购农民生猪、粮棉、果蔬的事例时有发生。地方媒体应通过对坑农、伤农、害农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适当的告诫、劝导和批评监督,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个和谐、安定的环境。其次,对农民自身的监督。由于传统社会落后习俗的惯性,现在农村中封建迷信、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赌博偷盗等消极落后的现象还没有绝迹,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没事打麻将、找事搞操办、有事信迷信、遇事易起哄”等现象还较为普遍。地方媒体应通过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先进风尚的弘扬,来确定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使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习惯,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理解宽容、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地方媒体要多到农村第一线,深入调查,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剖析,做到见微知著;发挥自身预警功能,使一些地方的简单、冒进、好大喜功等行为和问题及时得到纠正;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对农民负责的态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三.文化传承功能
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第一要素,培育新型农民是最根本的。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地方媒体在新农村报道中,通过普及和巩固基础教育,传授职业教育、技能教育,重视农民的成长成才;通过宣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通过培养农民阅读、思考的习惯,帮助农民实现义务教育以外的继续教育,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塑造新型农民人格。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塑造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人格,是形成农村和谐稳定局面的个体心理基础。要塑造新型农民人格,地方媒体任重而道远。
打造和谐农村新貌。“乡风文明”是农村稳定的前提条件,“管理民主”是农民政治地位的扩展和延伸,它们都隶属于精神层面。因此地方媒体应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同时推动农村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地方媒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自身的教化功能,对农民进行文化熏陶,提升全体农民的素养,从而促进乡风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董玉芝;舒宪章.论新闻媒体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2
[2]李铁锤.新媒体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J]. 传媒观察.2009.4
[3]曾钰寒.县级电视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的角色[J].新闻窗.2009.6:
[4]刘 荣;王 洁. 地方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新闻爱好者.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