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538/V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119
* 投稿网站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科技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国内刊号:CN 11-4538/V
国际刊号:ISSN 1009-811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junminjishu@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主      编:王一然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
社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1018室
邮政编码:100048
范文-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轨道避障与误差分析-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轨道避障与误差分析

刘怡1  武红芳2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3  2. 河南省汝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河南汝州467500)
摘要:论文主要研究嫦娥三号的软着陆过程,避障阶段通过等高线图的分析进一步优化,分析产生误差的因素,并选取两个典型因素—初始质量和推力,对误差和敏感性做出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卫星软着陆各阶段的过程,建立模型,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以此来分析所选因素的敏感性。
关键词:避障,误差分析
引言
嫦娥三号在整个着落阶段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优化,因粗避障与精避障阶段对嫦娥三号能否安全着陆的影响最大,因此在这两个阶段,通过对数字高程图进行处理得到二维等高线图,并进行优化。研究嫦娥三号的着陆过程并确定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计算误差、推进剂比冲误差、发动机推力误差、初始速度误差、初始高度误差、嫦娥三号初始质量误差等。找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误差因素—初始质量与推力,通过建立的模型求出当其变化时实际值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敏感性。
一.粗避障和精避障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1.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在快速调整阶段着陆器以基本调整为着陆姿态,此时主发动机仅提供竖直向上的推力,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姿态调整发动机来进行避障。
2.粗避障段
通过Matlab分析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得到2400m高度2300m 2300m范围内的二维等高线图,
400m高度2300m 2300m范围内二维等高线图;嫦娥三号在月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预定着陆区域的中心位置,对该图进行分析可得2400m高度二维等高线分析图
 
 
由等高图可得嫦娥三号粗避障阶段的几个预着陆点。选择周围等高线较为稀疏,即地势较为平缓的点可作为嫦娥三号较为理想的着陆点。并且应以着陆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燃料的消耗,粗避障阶段的点做为预着陆点。在该阶段,主发动机提供推力,使嫦娥三号下降速度在离月表100m处降为0,从而进入精避障阶段。粗避障阶段的动力学过程可模拟为竖直向下的匀减速运动过程。描述如下:
 
11.jpg               
                        
3.精避障段
通过Matlab分析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得到100m高度100m 100m范围内的二维等高线图得100m高度100m 100m范围内二维等高线图。与粗避障阶段相似,嫦娥三号在月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预定着陆区域的中心位置。故对100m高度二维等高线分析图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选择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地势不平稳的点作为嫦娥三号的着陆地点。此时需要启动姿态调整发动机,将着陆点调整到最佳着陆点。
避障过程中,嫦娥三号着陆器主发动机减小所提供的推力,姿态调整发动机在水平方向施加推力使着陆器做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其动力学模型可描述如下:
 
22.jpg
 
二.误差分析
1.产生误差的因素
通过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的研究发现,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有:推进剂比冲、发动机推力、初始速度、初始高度等。
2.误差和敏感性分析
a.质量改变
建立模型并求解,质量变化为原来的90%,即 =0.9 ,通过第二问的模型和方法,可得到质量变化前后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在嫦娥三号着陆过程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燃料消耗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取出优化的六个点所对应的质量变化率统计分析如下:
 
质量初值变化的前后对比
 
t(s)为 0,50,148,298,408,467
各个时间点的m(kg)前 1500,1400,1230,1020,760,712
各个时间点的m(kg)后1350,1272,1115,928,689,641
各个时间点的质量变化率0.1,0.091,0.093,0.0899,0.0932,0.0998
结论
通过嫦娥三号初始质量变为原来的90%,理论上质量变化率都为0.1(即10%),而上表中呈现的质量变化前后相比较得知,质量变化率在0.1附近或波动不大,说明了本文中所设计的质量轨道误差极小,敏感度较弱,最后达到了预定结果。
b.推动力改变
建立模型并求解,推力变化为原来的90%,即 =0.9 ,通过第二问建立的模型和求解方法,
可得初始推力变化前后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在着陆过程的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推力都在变化。取出优化的六个点所对应的推力变化率统计分析如下:
t(s)为 0,50,148,298,408,467
各个时间点的F/N前 5700,3570,5100,6450,3500,2500
各个时间点的F/N后 5130,3215,4592,5810,3155,2270
各个时间点的推力变化率0.1,0.0994,0.0995,0.0992,0.0985,0.08989
结论
通过嫦娥三号初始推力变为原来的90%,理论上推力变化率都为0.1(即10%),而上表中呈现的质量变化前后相比较得知,质量变化率在0.1附近或波动不大,说明了作者设计的推力轨道误差极小,敏感度较弱,最后达到了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周净扬,周荻,《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精确建模及最优轨道设计》,宇航学报,第28卷第6期:1463-1471,2008
[2]梁栋,刘良栋,何英姿,《月球精确软着陆最优标称轨迹在轨制导方法》,中国空间科学技术,第15卷第6期:421-434,2011
[3]《最佳过程的数学理论》,苏联]庞特里雅金 等著, 陈祖德 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