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7/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6043
* 投稿网站
商业经济
《 商业经济 》
级别:省级     分类:经济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商务厅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
国内刊号:CN 23-1057/F
国际刊号:ISSN 1009-6043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请在线投稿。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
主      编:李彦春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定      价:12.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165号
邮政编码:150001
范文-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思考-商业经济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思考

孙辉
中国建设银行云南总审计室 云南昆明 6500021
 
 
 
当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支柱的盈利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以创造中间业务收入为特色的代客理财业务迅速崛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2014年全球GDP总量为7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6.4万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规模。据测算,未来五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将增长36万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区域,贡献大约60%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尽管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具有客户、渠道、资源、专业等先天优势,但却面临愈加激烈的竞争态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潜在的机遇
(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强大引擎
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持续增长,国民财富实现了快速积累,一个迅速成长的财富管理市场应运而生。自2000年以来,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以年化8%的速度高速增长,成熟市场国家资产管理业务总量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00%-300% ,而我国仅达到70%。
(二)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市场需求巨大
 “两会”提出了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麦肯锡报告指出中国2/3城市家庭已跻身中产行列。2014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3万亿,且每年有8-10%的增幅,按照成熟市场国家经验,银行资产管理与存款地位相当,未来十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空间将达80-120万亿。而从高净值人群投资分布来看,高收入群体投资不动产占比约为10%,资本市场类产品占比7%,保险约为2%,银行理财约为2%,境外投资约为3%。仍有近50%的资产为现金及存款,资产管理需求仍未得到有效释放 。
(三)商业银行具有资产管理业务资源先天优势
资产管理业务竞争说到底还是资源的竞争,商业银行具有客户资源、项目资源、渠道资源等优势。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62.9万亿元,良好的高净值客户基础、渠道网点、对公客户和项目的储备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4年6月底,全球前二十大资产管理公司中,11家具有银行系背景。2012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2.7万亿美元,与美国商业银行13.1万亿美元的自身资产规模大致相当。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为资产管理业务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社会信誉
从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国内第一支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以来,国内理财业务飞速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商业银行理财规模达到18.38万亿人民币,自2004年发展开始至今,银行理财规模十年间复合年化增速高达50%。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丰富了客户投资渠道,给客户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赢得了社会信誉。而商业银行在取得较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面临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显现,资管业务步入微利时代
2015年10月24日,央行年内第5次降息、降准。央行“双降”的同时,对商业银行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完成,资产管理行业的盈利空间将持续下滑。近年来,金融脱媒逐步显现,上市、发债包括其他的直接融资工具,发展势头很猛,越好的客户越有条件直接融资,这样的客户对银行的融资依赖越来越小,也影响了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选择。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将进入到一个收益水平不断下降,并长期保持较低水平的新常态。
(二)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了资产管理业务利润空间
2012年监管部门就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相继推出一系列新政,打破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分割局面,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介入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泛资管时代”已然来临。可以看出,政策明显向证券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倾斜,无论是代销金融产品,获取资管业务资格,还是资管业务投资范围,均显著放松,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资产管理行业,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者主要包括外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打破了原有金融管制,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竞争,互联网金融从销售端逐步切入资产管理产品的研发、投资组合等各环节。此外,境外成熟的资产管理市场,充分利用所在国家或地区在金融市场、法律、税收制度上优势,大量吸引国内高净值客户投资海外资金。
(三)在经济新常态下,实体经济疲软,流动性泛滥,资产管理行业面临“资产荒”和“资金潮”两难
宏观数据显示,在前期的稳增长政策作用下,效果开始显现,9月份PMI有所回升,PPI数据同比降幅止跌,环比降幅收窄;但受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拖累,工业增加值继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表现不佳,宏观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同时,年内央行已经五次降息和降准,为市场流动性提供很大支持。现阶段,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端资金大量进入,而资产端缺少有效的投资渠道或者高收益资产配置渠道,资产管理业务面临两难境地。
(四)刚性兑付尚未打破,自身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在“资产池运作”及“刚性兑付”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利率市场化的代替品,并未真正将风险传递至投资者手中,回归代客理财本质,而在银行内部不断积聚,使得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成为了“银行的影子”。尽管各类资产管理产品说明书上均有“非保本”等相关字样,但现阶段“刚性兑付”依然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因为现阶段率先打破“刚性兑付”者将面临巨大的声誉风险。然而,这种“潜规则”却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投资者,使其投资期望与产品实质相背离,从而进一步提升无法兑付产生的声誉风险,并且将风险扩散至与该产品相关的任何机构。商业银行自身模糊的定位,为日后资产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思考
(一)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资产管理业务平台
资产管理业务竞争说到底是资源的竞争,客户资源、项目资源、合作机构资源多项并举。银监会35号文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要求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通过事业部制改革整合了资产管理业务报务平台,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向纵深方向发展。建议:一是业务条线的协同配合,准确定位产品发售、项目提供、投资运作、合规审批、风险管理等各条线业务职能,发挥条线间协同配合作用,提升业务推进效率。二是深入挖掘拓展客户、项目、通道机构等多方面资源潜力,树立行业品牌。三是优化审批流程,迅速把握市场机遇。四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子公司牌照优势,很多商业银行旗下有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具有牌照资源的先发优势。
(二)强化创新机制,助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
融智是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创新是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大力推动业务创新,赢得市场先机。一是密切跟踪市场动态,关注客户需求、产品设计、交易结构等同业创新动态,提升市场敏感性。二是强化自主创新,建立专业化团队进行资产管理产品创新研发,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个性化、专业型资产管理品牌;三是资产管理行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研究能力是决定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应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全员创新积极性,设立一套专门的人员培养机制,为业务部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强化资产全球化、全市场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品种仍然较为单一,总体以信贷替代类资产为主,投资品种较为单一,风险类型仍以信用风险为主,投资品种流动性较弱,缺乏组合式风险分散方式。资产管理业务应在全市场领域前瞻性布局,建立横向打通本外币、境内外市场;纵向打通债权、股票、债券、商品、衍生品、货币、另类等全市场,纵横覆盖的资产组合,在满足全市场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及偏好,并以组合式投资实现风险可分散。
(四)加快资产管理产品由固定收益投资向净值化组合投资转化
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产品正在向净值类产品转型,通过组合投资、风险分散、信息透明、动态估值,将产品风险传导给投资者。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商业银行开放式理财净值型产品资金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4,079.7亿元,增幅达267.03%。这种变化,有利于打破市场对于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市场误解。同时,商业银行忠实履行受托责任,将投资者利益保护作为业务创新和投资决策的前提,通过投资管理能力的提高确保客户收益的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真正回归代客理财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