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现代化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518/TS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3102
* 投稿网站
商场现代化
《 商场现代化 》
级别:国家级     分类:经济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国内刊号:CN 11-3518/TS
国际刊号:ISSN 1006-3102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scxhh2008@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主      编:赵焕祥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3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11号楼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邮政编码:100045
范文-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商场现代化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于志强
九州华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7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分配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已经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究竟是以效率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针对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调整,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兼顾公平与效率,探索一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键词: 收入;公平;效率;分配制度 
一、 收入分配概述 
(一)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1.洛仑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公平与效率 
经济学界一般认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鱼与熊掌的关系。现代经济社会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究竟是以效率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公平为主要目标?经济学界大体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和效率与公平兼顾。 一些经济学家主张效率优先。他们认为,效率与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公平只能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不能依靠法律、行政和税收手段来实现。 另一些西方学者主张公平优先。主要代表人物有勒纳(A.P.Lerner)、罗尔斯(J.Rawles)、米里斯(J.A.Mirrlees)等人。这些学者认为,收人分配不公平会导致权利和机会的不公平,人们的收人和财富不一定同他的努力程度成正比,收人和财富不一定都是“公平”所得。不公平会通过损害人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来降低效率,还会损害人的尊严,使“人人生而平等”成为一句空话。 第三种观点是主张“效率与公平兼顾”。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一条既能保持市场机制的优点,又能消除收人差距扩大的途径,使效率提高的同时,又不过分损害公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P.A.Samuelson)、凯恩斯(J.M.Keynes)、布坎南(J.M.Buchanan)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一项艰难任务。 
二、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是0.16,处于高度平均状态;改革初期是0.28,相对平均,以后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0.42,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如今已经达到0.48。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三)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国家给东南沿海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双重结合下,加上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于形成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国内民间资本、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迅速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从而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四)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这一差距开始不断扩大,到2005年已达到4.88倍。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 
三、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社会影响 
(一)民间相对剥夺感的急剧上升。2008年《人民日报》下属人民论坛的一项大型网络调查发现,68.5%的受访者不满意于当今社会的收入分配,并认为他们的劳动价值被低估和剥削。相对剥夺感、对社会分配体系不公的怨恨以及对社会阶级固化的担忧,构成了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期隐患。 
(二)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收入差距以及社会经济机会分配问题也是近几年来边疆省份社会冲突的根源之一,例如2008年的西藏事件和2009年的新疆事件。当小部分藏族人和维吾尔族人,尤其是日益膨胀的少数民族青年,不能很好地整合到现存市场经济结构之中,他们对经济意识更强、机会更多的汉族人就容易怀有敌意。 
(三)仇富仇官现象,以及底层民粹主义思潮的重新抬头。近年来,富二代和官二代往往被视为是中国收入分配不均和社会地位不公的标本,频繁受到中下层的激烈批判。而事实上,这只是社会经济差距拉大的一种集中反映,在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存在于富人阶层、官员和一般民众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通过经济增长得到消解,一旦增长停顿或者物价失控,就难免爆发。 
四、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30 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扩大的。目前全国的基尼系数更是超过了警戒线的0.4 而达到0.457 左右。与此同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也在拉大。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和遏制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的紧迫性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公平。 
(一)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继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更加强调生产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 
(二)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求在分配原则上重新界定效率与公平的地位。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人均GDP 超过2000 美元,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今天,无疑需要重新界定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三)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要求在分配效用上强调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橄榄型社会结构”被公认为是现代社会结构形态中最合理与最稳定的一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①的奋斗目标。要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扩大1中产阶层比重,努力建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五、对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农村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 
应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存在的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实现政策的统一和制度的公平。 
(二)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税收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杠杆,是治理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手段。因此,只有继续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实践证明,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问题。 
①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 
(四)消除行政性行业垄断,避免垄断利润转化为不平等收入 
当前,政府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节,只限于个人所得税,这既不会取消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也不会对职工的高收入发生较大的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道德和改革的手段,才能真正解决我国的垄断企业高收入的问题。 
(五)惩治腐败,加大对非法、灰色收入的治理力度 
腐败和灰色收入的大量发生,根本问题出在制度层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干部素质和社会风气问题。因此应完善制度,堵住漏洞,防止腐败蔓延。 
六、谢辞 
本论文是在听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杨国亮老师的专业授课后完成的。杨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
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在此谨向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于志强 1988年7月13日 男 山西长治 董事长助理,研究方向 国际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卫兴华,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北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M]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316-317 
3. 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4. 胡锦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 
5. 陈发奋.论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J].经济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