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煤炭经济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5-111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0155
* 投稿网站
内蒙古煤炭经济
《 内蒙古煤炭经济 》
级别:省级     分类:经济    周期:半月刊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局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经济研究会;内蒙古煤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内刊号:CN 15-1115/F
国际刊号:ISSN 1008-0155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主      编:陈凌霄
出版周期:半月刊
出版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
社      址: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55号
邮政编码:010010
范文-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之我见-内蒙古煤炭经济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之我见

高海忠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韩城市715400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煤炭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能力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通过对企业及社会人力资源的投资、积累、培育、配置和运用等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挖掘人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创建“安全高效”型煤炭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煤炭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作为煤炭企业如何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现人岗有效匹配,充分发挥人的知识和技能作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机制与体制有待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层面,人力资源部门整日忙于应付各种行政事务,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性研究,大多数煤炭企业没有真正树立人本价值的观念,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选人、育人、用人机制不完善。
2、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低,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战略的实施。
目前,从学历结构方面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据有关部门统计,国有煤炭企业职工中受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占职工总数的18.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职工总数的3.4%,大大低于全国职工文化的平均水平。特别是采掘一线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协议工,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毕业,造成人力资源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安全生产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差,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极其重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70%的事故是由于工人的违章作业、管理者的违章指挥造成的。从专业结构方面看,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主体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比例较低,管理岗位对口专业人数少,一线和重要岗位技术力量薄弱,高技能工人比例偏低,占不到职工总数的5%。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
3、工资水平长期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1992年煤炭企业实行自负盈亏以来,煤炭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名逐年下滑。虽然近几年煤炭市场有所好转,煤炭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幅度较大,但由于其基数很低,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与同为能源产业的电力、石油行业相比差距甚大。2005年煤炭行业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在43个行业排名中列倒数第二。对人才的引进、稳定工作十分不利,招工难、留住人才更难,造成煤炭企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人才、技术人员、井下一线技术工人短缺,而其他岗位人员富余,冗员现象严重。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流失严重,主体专业人才出现断层。
    煤炭企业大多地处偏僻、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资源赋存条件差,人才流失严重,尤其是老的煤炭企业更为突出。自1993年到2002年的十年间,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炭院校缩减了煤炭类主体专业的招生规模,且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比例下降,使得煤炭企业主体专业技术人才只出不进,出现了“断层危机”。
5、煤炭企业内部人才使用不合理。
一方面继急需的高成次专业人才进不来,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群体配置和结构优化不到位,管理岗位人才积压,严重浪费。
6、煤炭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
    大部分企业存在着对专业技术人才重视不够,职称评定政策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实现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政策,干部任用不规范,论资排辈,人浮于事现象严重,合理的人才选择体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缺乏实效性,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造成人才的显性流失和隐性浪费。
7、开发培训机制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有煤炭企业一方面注重产量投入资本,对人才的开发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培训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投资严重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对人才的培训重形式,轻效果,培训效果不佳,难以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1、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综合实力竞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人力资源,只有依靠人力资源才能将自然资源优势、资本优势、信息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煤炭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技能和创造”的方针,以人为本,走人才强企之路,科学发展,努力将煤炭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本。人资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周期长,见效慢,要增强人力资源工作的紧迫感,积极应对来自内部发展要求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提高人员素质,改善队伍机构,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术工人三支队伍建设,控制人员总量,强化企业内部各级组织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自觉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人资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作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大事来抓,确保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人力资源规划和实施工作。
以煤炭企业发展规模、速度及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和年度计划,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一要建造一流的人力资源储备,构筑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机构、能力结构以及各类人员在岗位上的配置结构。二是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保持人力资本弹性。
3、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切实提高煤炭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要根据工作分析、职位说明书、人员配置分析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制订科学的培训规划,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有步骤、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既重视业务技能培训,又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既搞好学历教育,又搞好能力培养;既强化全员安全培训,又要重点抓好法定对象的安全培训,特别是采掘一线工人,班组长培训。在人才开发上,既要用好人才,又要积极引进人才;既要注重后续人才培训,又要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专家,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培训开发体系,建立健全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和评聘制度,实行“培训-鉴定-使用-待遇”一体方针,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和培训效果与晋级晋升挂钩制度,切实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4、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体系和机制,激发员工的事业心、归属感和责任心,促进人才结构优化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①营造人才激励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技术技能,重视创新和科研成果,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的宽松环境,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开拓者;②开展职业生涯构建,引导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培养路线图相结合,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建立职业发展档案;③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健全完善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的继续教育培训投资体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深造机会,可以选派到高等学府或国外先进国家学习深造,增强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④丰富人才的工作内容。设立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让他们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执行和实施等,使他们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⑤按照效率有限、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建立知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分配方式。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实现不同的工资分配办法,坚持向重点岗位、艰苦岗位、高技能岗位倾斜,尤其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技术能手,可以实现特别津补贴、项目成果奖、技术创新奖、年薪工资制、特人特薪制、新增利润提成、股份期权等多元分配方式,真正实现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业绩、一流的报酬,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⑥切实完善、优化人才成长的内部条件,努力改善人才生活环境。实施地处偏僻的煤矿单位的员工公寓化和骨干队伍生活小区建设,面向骨干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增进人才安心煤炭企业的信心;⑦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事业成长条件,吸引和加大重点专业高校毕业生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以满足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要。
5、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竞争机制,做好人才的选拔、使用、评价和奖惩工作。
要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等用人方式,不断扩大竞聘上岗的规模和范围。同时,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科学鉴定人才类型和层次、建立人才库,把优胜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彻底打破身份、学历、年龄界限,唯才是举、唯才是用,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与个人发展、薪酬直接挂钩,切实做到“人事相宜”,实现人和岗位的最佳配置。
6、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
培育具有强大凝聚力、激励力的优秀企业文化,提炼企业精神,整合文化理念,形成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人才管理理念,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通过文化建设,规范企业和员工双方的行为,实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闭环管理,促进企业“人力资源潜能”的释放,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南;钟秀云;浅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2]闫红,强化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