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21/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19X
* 投稿网站
中学语文
《 中学语文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国内刊号:CN 42-1021/G4
国际刊号:ISSN 1000-41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xyw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主      编:潘纪平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龙源
社      址: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范文-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文本-中学语文

 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文本

方三玺
(甘肃省高台县第三中学  734300)
摘要:目前,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浪费文本资源的现象比较普遍:首先是疏忽了文本的内涵挖掘。为了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弊端,矫枉过正,把阅读课上成了学生的自由交谈课,把文本撇在一边。其次是文本处理片面。仅仅视文本为语言工具训练的材料,把一篇篇作品解析为一堆枯燥的语文知识。最后是解读文本很随意。《新课标》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要求教师不要轻易扼杀学生的见解。由此,又出现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解读听之任之,不敢加以批评、纠正。导致学生对文本的任意性解读、误读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弊端,我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从而实现有效阅读。
关键词:语文阅读;立足文本;江雪
一、立足于文本,实现有效阅读教学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有效,我们很难有一把尺子去加以衡量,千家之言,何者为是。不同教师的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立足于文本,应该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前提。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听过一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注入,的确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有了生机和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空前的高涨。但过于注重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挖掘文本中丰富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
二、尊重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内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注重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是提倡对文本意义的多元解读和再创造,但我们同时要强调,作为阅读教学载体的文本,其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那种脱离文本的自由言说除了让学生盲目肯定自我外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不能养成认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不能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请看下面案例:
《江雪》教学片断实录:
生:老师,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有问题。
师:哦,这位同学敢于质疑文学大家的作品?精神可嘉,那你能具体说说哪里有问题吗?
生:诗中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试想,江面一定结了很厚的冰,诗人怎么可能在江面“独钓”呢?退一步讲,就算江面没有结冰,天这么冷,鱼儿早就躲到江底了,诗人怎么可能钓到鱼呢?
师:(着急,他没有料到学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但他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马上就把“球”踢给了学生)对呀!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还要到江面上去钓鱼呢?
(短暂的讨论后,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师,我知道了。这么冷的天诗人还到江面去钓鱼,是因为他是一个“钓鱼迷”,无论寒暑他都有钓鱼的习惯。
生:不对!不对!我认为应该是诗人家境窘迫,苦于生计,所以天气再恶劣也得停歇,等钓了鱼卖钱度日。
师:好,不错,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
此案例中,教师不论学生回答得是否合理,都没有进行必要的引领,而是用“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这样的含糊语言把问题搪塞了过去。这就过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疏忽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导。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尊重了多元化解读,实际上,则是教师自身教学功能的缺位,导致这堂课失去了一次引领学生攀登思维高峰的绝佳机会。
阅读教学中,我们是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作者、背景和语境,与文本展开对话。活动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当学生的多元解读偏离文本本意时,我们要给予及时有效引导,这样,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的多元解读才能在和谐相融中提升。上述案例若作如下引导,那课堂立马充满了智慧和趣味。
《江雪》教学片断实录:
……(师生对话,同上)
师:(惊喜,他迅速将学生的问题与自己对诗人的了解融通起来,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感悟)对呀!天这么冷,鱼儿早就躲到江底了,诗人怎么可能钓得到鱼呢?那么,诗人究竟在钓什么?看来,我很有必要将诗人的生平事迹向大家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听完老师的介绍,请大家再读一读诗,结合诗人的生平想一想,诗人真的是在江面上钓鱼吗?
(学生一边读诗,一边思考,并不时与周围同学交换意见,之后,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我认为,诗人在江面上并不是真正地钓鱼,而是为了借助茫茫的雪海,借助钓鱼这种方式,调整自己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的悲愤、愁闷、凄苦心情。因为我也有同感,如果考试考差了,或者遇到其他事情心情不好,就喜欢一个人看看书、玩玩电脑什么的,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坏心情。
师:同学们,你们的理解非常深刻,读出了诗人的品质,悟出了诗人的精神,让一位有血有肉、独具个性的诗人活生生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此案例中,教师面对学生活动中即兴生成的问题,将文本顺势进行拓展,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新掌握的知识展开更深层面的对话。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新生成的问题,而且破解了可能潜藏在学生心底里的其他困惑。
时下有评论说,当前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面临着无数选择。但由此案例来看,语文教学无论作出何种选择,做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一个理念:要立足文本,尊重文本,正确解读文本。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激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发情感上的体验和思想上的共鸣,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