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21/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19X
* 投稿网站
中学语文
《 中学语文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国内刊号:CN 42-1021/G4
国际刊号:ISSN 1000-41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xyw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主      编:潘纪平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龙源
社      址: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范文-承“前”启“后”话语文——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中华传统文化-中学语文

 承“前”启“后”话语文

                ——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中华传统文化
刘永花 闫旺宗 
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 甘肃省 武威市733200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中华民族古老而优秀的文明沿袭了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少年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陌生感与冷漠感。我国今天的青少年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了解已经很少了,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课堂:教学
现状:“国学”滑坡, “人文”弱化。
国人渐渐地冷淡了自己的母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报纸“无错不成报”、杂志“无错不成书”、影视屏幕“无错不成戏”。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街小巷的标语和广告,错别字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翻开某些学者的专著、论文、学术报告,也难免错字频出,令人不忍卒读。中考和高考语文满分作文凤毛麟角,而大学生用中文写不好毕业论文的也大有人在……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道德礼仪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弱化,传统美德的沦丧,灵性德行的消亡让人扼腕长叹之余,难免悲不自胜。
诚然,现下的中学语文课程已形成较为严谨而科学的教学体系,尤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的许多经典诗文被再次选入中学课本,这是值得称许的。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些现象:其一,在大多数中学生偏重“数理化”的学习趋势下,作为“母文化”的中国语文似乎“边缘化”,这使本身就被“弱化”的国学教育遭到再度弱化。其二,本来自成系统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中常常是以不系统的方式出现,甚而不同程度地被“肢解化”、“割裂化”。零零碎碎的文字,孤立的片言只语,是不能很好地传达一个完整的思想的。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古文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困惑:讳“疾”忌“医”, 遗患无穷。
要征服一个民族,就要征服她的文化,要征服她的文化,就要征服她的人,而要征服她的人,最有效的就是征服她的儿童。从小改变孩子们的价值观,淡化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从而使他们屈服于外族的文化,最终让他们抛弃自己的民族。
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他们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大肆推行它们的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而文化侵略比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更为深远。从这样的角度思考,我们必须在战略上有相应的文化对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具有未来眼光的战略性的文化策略。
外来文化正悄悄在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抢夺文化阵地。成年的国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心智不成熟、文化根底浅、思想免疫力低的青少年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融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守本”“固根”之必须,是应对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思路:固“本”培“源” ,挖渠引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回眸先秦,《论语》《老子》《周易》《诗经》等传世典籍,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神母体。秦汉之后,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罗贯中、曹雪芹等文化名人,亦无不承继着中华文化的血脉,以其思想与智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宝库。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在中华文化数千年历史演进中,蕴藏在文化传统中的民族精神培育了数不清的“仁者”与“智者”,他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英,又是文化创新的传人,如“路漫漫其修远”却坚持“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遭受人生大辱却写成鲁迅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凝十年心血集成八十回《红楼梦》的曹雪芹……他们或诗、或史、或文,都以凝结着深厚文化思想的文字,传达着我们这个优秀民族的文化精神。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积极入世”的态度,“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合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中学语文不是仅仅教会学生从技术上去解剖几篇文章的结构、掌握一定量的语言词汇或学习一些表达上的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文化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尤其重要的是培养民族人文精神与人文性格的建全的人。
方法: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传统文化学习篇目、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文化素质的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所负载的精神价值的理性认同,培育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高尚健全的人格。点点滴滴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精神得到贯注,思想随之净化,行为获得矫正,文化得以熏陶,人文素养得以提高。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人物事件入手,以感情激励学生。2.从思想精神入手,以理性感悟学生。3、从发展发掘入手,让学生系统的认知现行高中语文课本。4、从语言手法入手,让学生借鉴文言文名篇高超的语言表现技巧。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实际指的就是一种长时间的影响。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前景:任重道远 责无旁贷 
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在中学语文中融入体系宏大、思想丰赡的中华传统文化,事实上就是让中国思想与文化传统在青少年身上得以延续,防止文化在“代”的更替中弱化、退化、断裂。要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之外,在语文教材中还需要加大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分量。竭力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传统文化底蕴的过程中,能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学生与传统文化文本的对话过程中,通过静心阅读,与作者相逢与案前灯下,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应倡导生命与生命的平等交流的体悟学习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这是一项功德无量但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我们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