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21/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419X
* 投稿网站
中学语文
《 中学语文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国内刊号:CN 42-1021/G4
国际刊号:ISSN 1000-419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xyw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
主      编:潘纪平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定      价:1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龙源
社      址: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430062
范文-借语文之石提升中学美术教学境界-中学语文

 借语文之石提升中学美术教学境界

张永平1  黄大鹏2
1、南京市浦口区石桥中学 江苏南京211804
2、南京市公园路中学  江苏南京 210002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应不断开辟新的路径,借鉴其他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的资源,开拓教学视野,提升教学境界。理由有三:一、美术与语文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二、新课标整体思维“整体感知”的政策支持;三、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美术学科教学论文大多从美育、审美和技法等方面探讨美术及美术教学。这种或从理论或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的思维方法无疑是必要的,是美术教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然而,这种就美术论美术的做法缩小了而不是扩大了美术教学探索与研究的视野。然而,在这种研究视野下,美术教学没有被置于整个教学体系之中,美术教学被孤立了。中学课程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丰富。我们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之中将某些具有相近文化基因或没有相近文化基因的学科整合起来,借他山之石开拓教学视野,提升教学境界。在中学的众多课程之中,有很多学科都具有较强的相近性或互补性,如语文与历史,数学与物理化学,等等。而美术与语文的同源性却被人们忽略,美术与语文同样具有极强的相近的文化基因和众多的技法互补性。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个丰富的资源,开创美术教学的新空间,开辟美术研究的新领地。
一、异形同质
美术与语文等中学各学科都是文艺各个门类的变形。这些文艺门类虽然具有较大差异的形式,但它们都属于广义文艺的这个“质”。也就是说,美术与语文等学科都是广义文艺的门类,它们是异形同质的兄弟艺术。
而在中学众多学科之中,美术与语文则有着更为相近的亲属关系。从理论上看,文学、绘画始终受到一定美学与哲学的指引和影响。从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变化必然带来美学理论的变化,亦必然引起文学与绘画风格的变化,新的文学理论和绘画流派必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文艺的发展史中,文学与绘画几乎步调一致。追求结构严谨符合“三一律”的古典主义经院文学对应的是追求完美形式的古典主义绘画;文学的现实主义催生了绘画的现实主义;塞尚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绘画观给了文学以极大的启示;海德格尔对梵高《农夫的鞋》模糊而新颖的注解则显示了文学与绘画对现代主义的惺惺相惜。美术与语文就是绘画与文学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代言人。由此可见,美术与语文在理论上是具有同源性的亲属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互补和创作借鉴作用。
西方文艺理论中,绘画与文学关系亲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则将绘画与文学的同源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绘画与文学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不论是国画还是花鸟画,题诗和题字是必要的,正如画龙点睛一样,有了文学的参与,绘画立即成为不凡的艺术品。而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则直接将绘画与文学互相注释。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里,诗画互文扮演的是一种文艺评论标准,同时也是一种诗画创作标准。因此,中国古典文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中都充分利用了绘画与诗歌的亲密关系。此后,工业时代残酷地将时间分割,将空间分割,也将浑然一体的文艺分割开来。学科的分割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却引发了艺术的危机。工业时代是产品丰富的时代,也是大师缺失的时代,精品缺失的时代。令人振奋的是,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诗画重又走到一起,以图配文或文配图的形式珠联璧合,简明而富“有意味”地让人打量着这个世界。
二、整体感知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大于部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部分性质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性质;部分功能的总和不等于整体的功能。甚至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部分的性质和功能与整体迥异。
绘画与文学同样是属于文艺这个整体的部分。如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绘画与文学是统一于中国文艺作品的。我们现在所要做的不是继续割裂这两个学科,而是要发扬中国文化传统,将绘画与文学整合起来,在大文化和文化诗学的框架下认识文艺、研究文艺。如此,我们的艺术便成为富有神韵的写意画,而不是只有形似却没有灵魂的肖像画;我们的艺术便成为不朽的文化精华,而不是玩弄文字技巧和图解某种思想的实验品。
整体思维方式也契合了新课标的精神。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对象,反对孤立地看问题。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第一个教学步骤往往是“整体感知”,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也常常包含着“作品赏析”这个环节。“整体感知”或“作品赏析”不是去解决某一个微观的问题,而是带着严谨而憧憬的心境去感受、去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显示了直观的能量,往往能够直达作者的心灵,从而提升了教学层次和境界。
学科内部需要整合,学科之间同样需要整合。绘画与文学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美术与语文完全可以放置于一个层面整体研究、整体教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引进语文中的诗文,语文教学中亦可以借鉴美术中色彩纷呈的图片。后者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而前者则较少涉及。美术教学引进诗文是在绘画技巧的训练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氛围、意境,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教学的境界得到了提升。
对于整体思维的担忧源于工业社会的分工和分割。如上所述,学科知识同样没能在工业时代的分割中幸免于难。知识的分割带来的学科的独立和发展,对于学科的科学研究是有益的。但是知识在技术层面得到更细致的划分的同时却丢失了保持其个性的艺术性。美术课过分强调“术”,而忽略了“美”和“审美”;语文课往往过分开掘了工具性,而丢失了其浓浓的人文性。这种强调“术”和工具性的思维忽略了人,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试教育大显身手。为了义无反顾地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巩固新课标,美术与语文应该而且可能携手共进,开创教学的新空间。
三、诗画互文
如上所述,美术与语文既有理论上的同源性,又有着政策的支持,同时还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美术教学借用语文资源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画作点评
    画作点评是绘画赏析的最常见形式,也是美术教学借用语文资源的最简单方法。画作点评借鉴文学中的评点,分风格意境点评和技法点评两个层面。通过技法点评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风格意境方面的点评则直指画作的灵魂,使学生在学会绘画技术的同时领略到了美,懂得了审美,学会了美的创造。而这恰恰就是美术教学的三大任务。
    (二)为诗配画
诗配画应该成为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一个环节。诗配画首先摒弃了简单的技法训练,而是把小小的作业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在美术的课堂上,学生成了画家,也成了文学家,美术课堂成了艺术家与艺术家的对话。诗配画的作用在于既完成了技法训练,又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
(三)为画配诗
为画配诗是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为画配诗关注的似乎是诗,而不是画。实际上为画配诗是对画的更高的关注,是一种诗与画的心灵沟通。画配诗完全放弃了对于初级绘画技术技巧的关注,而将注意力指向处于巅峰位置的艺术。这种高级心理活动调动了欣赏、评价、体验和创造等诸多艺术研习方式,不仅直指艺术的核心,而且是一种对于艺术作品的全面观照,体现了综合、整体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层次和境界。
总之,中学美术与语文都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受到美学与哲学的同步影响,是具有理论上的同源性,是异性同质的亲属学科。美术与语文的互相借鉴也受到新课标的舆论支持,以整体思维和“整体感知”的名义通力合作。美术教学借用语文资源的方式有“画作点评”、“为诗配画”和“为画配诗”三种形式,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基于以上理论、政策和实践上的支持,中学美术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入语文的因子,以开拓美术教学的视野和空间,提升美术教学的层次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