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
* 投稿网站
中国校外教育
《 中国校外教育 》
级别:国家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中华妇女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儿童中心
国内刊号:CN 11-3173/G4
国际刊号:ISSN 1004-8502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zgxwjy66@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
主      编:马小莲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北京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邮政编码:100035
范文-引导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中国校外教育

 引导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李艳
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133400
摘要: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联合体。数学从生活中来,出自于生活;数学又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引导小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能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让我们的小学生学好数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一、采取生活中数学实例,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
数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留有数学的“身影”,到处留有数学的思想。我们数学教师要钻研教材内容,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去寻觅生活中的实例,应用于数学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一年当中,春夏秋冬四季轮流更换,来往循环,每年都有一个春、一个夏、一个秋和一个冬。一年365天,每天早晨起来,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晚上都要于西方落下。一年有12个月,每月又有几个星期组成,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接下来的又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反反复复,来回循环。生活中的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实例,即是循环现象。在我们给小学生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以上所陈述的生活现象,让小学生对循环含义有一定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除了老师上面所叙述的实例之外,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实例吗?学生就会启发自己的思维,寻找生活中循环的实例。在学生对循环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动脑思考,看一看我们教材中数学知识中是否也有这种循环的情况,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一些计算中就有循环的现象出现,如10÷3=3.333……7÷3=2.333……4÷3=1.333……这些算式的计算中,循环现象就会一眼看出,很快就会掌握循环小数的含义。
再如,我们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寻这样的例子,班级中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和男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看看两次加完之后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再拿分座例子说一说,一排学生左边有多少人?右边有多少人?左边与右边有多少人?右边与左边一共有多少人?看看两次计算之后结果有怎样的变化?这些实例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计算结果相同。而后让学生寻觅生活中结果不发生改变的现象,而后就能够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之后,其结果是不会改变的。在巩固之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加法交换律,给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既满足了小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又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茁壮发展。
二、找寻生活中原型,将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
我们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教材的内容都能从我们的生活中找寻它们的原型,教师若能将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生活还原或是在发展,使我们的数学知识融进生活当中。极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
例如,我们在教学生学习货币单位“元、角、分”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学生身临其境的画面:同学们,本节课老师带你们走进自选超市去购物行不行?随后我们就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自选超市所卖商品的画面,出示商品的价格:自动铅笔(1.00元)、学生小笔记本(1.50元)、绘图橡皮(0.50元)、文具盒(3.40元)等等。老师要去小学生先对超市货物的价格进行观察了解,估计一下自己手中的钱如何去购买超市商品,能够买几种超市商品?而后就开始由学生进行购物模拟尝试。经过超市商品购物的生活实例锻炼,学生的学习兴致特浓,都争着抢着回答,争着购物,出现一个生机勃勃的超市购物的繁忙景象,使我们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货币单位“元、角、分”充分地认识,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模拟生活情境,亲身感受数学课堂教学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许许多多的实例与生活息息相关,称得上乃是生活中的原型,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创设学生生活中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将生活中的真实画面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数学数量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数学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画面,采用购货发票的样式,将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填写货物信息,青椒、黄瓜、白菜、芹菜、元葱的单价、数量及总价,认真观察,计算,找到相应的数据,了解所填的内容,了解单价、数量及总价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对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四、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亲身感受数学存在的真实性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白,我们的小学生所学的数学教学应突破学校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引导我们的孩子走出去,走近生活这个大舞台,更多地将他们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教的过渡性,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与思索,感受数学存在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真正正地达到教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之后,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走近生活,找寻应用三角形特性的实例,房架、电线杆拉线、三角铁、伸缩门等等,探求为什么应用三角形的形状,不用其他的长方形、正方形、或是梯形呢?应用三角形有什么较大的好处吗?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了解,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感悟到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数学的真谛所在。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小学生思维得到健康茁壮地发展,培养小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观念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美英.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20) 
[2] 薛莲.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6(09) 
[3] 孙瑞.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J]. 辅导员. 2010(12) 
[4] 王圣红.  新课标下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浅谈[J]. 新课程(小学). 2012(12) 
[5] 黄德强.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让数学知识生活化[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2(11) 
 [6] 陈俐芬,吴国勤.  从生活中寻觅数学[J]. 当代教育科学. 2003(13) 
作者简介:
李艳,女,1979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就职于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