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5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9214
* 投稿网站
亚太教育
《 亚太教育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科幻世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757/G4
国际刊号:ISSN 2095-9214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ytjy22@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亚太教育
主      编:胡昕时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政编码:610041
范文-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亚太教育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毕玉莲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红棉小学 510800
【摘要】 数学语言是简洁的,在数学课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很多的信息是隐藏的,需要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或者是经过补充才能得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只有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去阅读题目,在阅读中理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和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技巧指导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策略两方面来阐述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以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问题   阅读    能力   策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能教给人们思考,而思考则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阅读对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教学,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灾区。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缺乏数学文本阅读的能力和技巧,难以发现数学材料中隐含的信息,误看数学信息或不能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要从阅读材料给出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更是困难重重。若能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阅读的技巧,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降低“误看率”,在阅读中理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阅读,首先应培养他们数学阅读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应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且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渐渐培养数学阅读的兴趣。
1.改编文本,激起动力
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不愿意读题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数学的题目在学生眼里比较枯燥的一堆文字,提不起动力去读;或者是随意朗读一遍,完成任务式的阅读,失去效果;甚至老师按耐不住,自己读完就过了。这样的数学阅读已经就失去意义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一道枯燥的文字稍作改变,让它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题目,把没有温度的文字改编成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对话,或者把数学信息藏在美图中,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不能完成任务式的读完题目,而是必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中,认真的完成阅读,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 激励评价,巩固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小学生具有喜欢形象生动的语言的年龄特点,而数学课是一门具有自我思考的理性学科,学生普遍认为数学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学习。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激励语言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你真会读,读出了题目的重点了!”“你的数学语言真动听,一下就把它们的关系都读清楚!”“你的声音那么有感情,能说说你读题后的收获吗?”。。。充满激励、落到实处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很快就喜欢开口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读题收获,巩固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数学阅读策略
(一)初次阅读,了解题意
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了解性阅读是对问题进行的基础层面的阅读,属于字面理解阅读水平,主要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题意,感知题目出现的关键词、关键句,圈出易错信息,降低“误看率”。
1.以情带读,突出关键信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就是对情境、问题进行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在朗读数学题目时不带情感,常常“赶任务”似的一口气把题目读完,更甚者读完后连题目的基本信息都没获取。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情感式阅读,读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突出关键字词。通过这样的阅读,既能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对问题的兴趣,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还能让学生有意识地突出关键信息,避免信息遗漏。
2.动手勾画,突出易错易混点
数学阅读是一个眼、口、脑、手联动的过程,在进行初步阅读的时候,手也不能闲着,要适时进行勾画。如:关键词用三角形圈出,关键单位用圆圈圈出,已知条件用横线划出,关键句用波浪线划出等。以下面一道问题为例:
 修路队第一天修了1.3千米路,比第一天多修456米,修路队两天一共修了多少千米?
引导分析:已知第一天修了1.3千米路,关键句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456米路,从关键句可求出第二天修的路程。从圈出的关键词中,可以知道要求的是两天一共修的路程,而不是求出第二天修的路程就停笔。从圈出的单位中,我们发现单位不统一,要进行单位转换。
(二)再次阅读,理解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列式解答。在解决一些难题、重点题的时候,在学生进行初次阅读后,更重要的是进行再次阅读,理解题目中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呢?我们可以这样做:
1.复述式阅读
判断学生是否读懂了题意,可以通过复述的方法来检验。将题目阅读一遍后,建议学生在心里进行初步的复述。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复述题意的习惯,教学时可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叙述的是什么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已知条件有哪些。若学生能够将以上要点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则证明他已经基本读懂了题意。
如:一块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横截面积是3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捏成的长方体有多长?
为了让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题意复述:
(1)这道题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呢?
(2)变化前后有什么是保持不变的?
(3)要解决什么问题?
(4)求捏成的长方体有多长?
(5)可用条件有哪些?
若学生能熟练掌握复述的技巧,他便能进行如下复述:这道题讲述的是一块正方体的橡皮泥被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变化前后他们的体积是不变的。要解决的问题是捏成的长方体有多长,可用条件是正方体棱长是6厘米,捏成的长方体的横截面积是30平方厘米。
2.提问式阅读
学生能带着问题去阅读,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搭起思维的脚手架,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在上面的题目中,已经知道长方体的横截面积,求长方体的长,那要提出如下问题: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养成自我提问的良好习惯,进行提问式阅读。
3.分析式阅读
对于复杂的题目,有时采取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较容易理清题意,这时可采取分析法进行阅读。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第二遍的理解性阅读可先从问题读起,带着问题去读条件,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如这些条件已知,则可顺利解决。若条件未知,则将未知的条件也转化成问题,先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一直下去,直到寻找到的条件都是已知条件为止。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该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通过数学阅读策略的指导,改变了过去学生在解决问题漏看关键信息、看错信息的现象。我相信,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方法肯定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培养,引导数学阅读的技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得到发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