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5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9214
* 投稿网站
亚太教育
《 亚太教育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科幻世界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51-1757/G4
国际刊号:ISSN 2095-9214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ytjy22@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亚太教育
主      编:胡昕时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四川省成都市
定      价:1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政编码:610041
范文-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W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亚太教育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计算机课程WPBL教学模式的研究

容强
郑州轻工业学院 易斯顿美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50
摘 要:分析网络环境中的WPBL模式结构的特点,探索WPBL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更佳的应用领域和途径,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较快掌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高校计算机课程;WPBL
 
0前言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非常吻合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被誉为“多年来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的真正根源,学习和发现在问题背后的所隐含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1网络环境中WPBL模式结构
在高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符合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方向的,它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为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BL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学习过程,它的教学理念也适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网络环境中的PBL(即WPBL)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现代教与学理论、网络化环境与资源、问题情境、教师以及学生五个部分(如图1所示)。WPBL教学模式结构要素具体表现:模式以基于意义的、复杂的的问题情境作为教与学的中心,整个教与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来进行的;在教师的协助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协作和共同讨论等学习形式获取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现代化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科技提供了平台支撑,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为学生组织信息,营造学习环境,呈现给学生真实的问题“情境"。WPBL作为一种革新的教育方式,它正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显著的优势。
网络环境中的WPBL模式结构:PBL模式通常是以“巴罗斯”所创立的体系为基础,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变化形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WPBL模式在高校教学中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实施PBL教学时需要根据网络环境的新形势,结合WPBL结构要素,并针对本课程特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所以,WPBL具体模式结构如图2所示。
  11.jpg 
图1 WPBL教学模式结构要素          图2 网络环境下PBL设计模式图     
2 WPBL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真正地利用好网络环境,把PBL有效地、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我们将在WPBL模式的宏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网络环境下采用PBL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案。方案拟设定以学院视传专业2014级学生为PBL实验教学对象,学生是随机分成的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入学成绩、男女比例、年龄等)大致相似。实验班中不会对课程的每一堂课或者全部知识点都套用WPBL模式,只会对一些适宜的教学使用,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不需要什么特殊条件,教学地点是普通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也是大学本科群体的普通学生,因此可以认为该实验的信度比较高。
对学生的评价将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学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各项能力提高、小组合作和整个过程中的态度表现。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权重比例分配为50%、25%和25%。将采用的评价方式不仅是定量评价,还要包括学生的定性评价,既实现了对传统评价方式的继承和发扬,也要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实现评价渠道的多元性。
3结束语
通过探索WPBL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更佳的应用领域和途径,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做不同程度之探索,试办与施行,为学生之学习开启另一道大门,使这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实施,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模式及案例。
 
参考文献
[1] 杜翔云,Anette Kolmos,Jette Egelund Holgaard. 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3).
[2] 张华. 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 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周忠信,陈庆. 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7).
作者简介:容强(1971- ),男,讲师,软件工程硕士,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