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32/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359
* 投稿网站
文教资料
《 文教资料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内刊号:CN 32-1032/C
国际刊号:ISSN 1004-835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wjzl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主      编:吴新江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定      价:24.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政编码:210097
范文-团体辅导提高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分析-文教资料

 团体辅导提高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以厦门市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柯青兰
(集美轻工业学校 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发育时期,人际关系问题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特征表现。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是指中职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是个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文章以厦门市三所中职学校的中职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调查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基于团体辅导的辅导方式对中职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问题进行干预,希冀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水平。
关键词:团体辅导;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2月,我国有1960万名中职学生,相比2014年全国大学生的2468.1万人,中职学生的人数非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发育时期,人际关系关系问题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特征表现。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是指中职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是个体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机制[1]。
一、关于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效能感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文献不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2013 年,华东师范大学对上海五所中职学校开展了心理普查活动,按照科学的抽样方法抽取了这五所中职学校共计2000名中职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自评测量,测量结果发现有22.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人际关系很差,有45.6%的学生认为一般,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的人际关系不好,只有10.7%的学生认为自身的人际关系很好,并且以女生居多。该调查在现场还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但是很少学生去现场咨询,很多人不敢在非熟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张萍萍(2010)[2]对中职学生的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影响中职学生人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个体的个人特征、家庭状况、学校环境、社会因素四个部分组成,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自我效能感。李冰(2012)[3]分析了中职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获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会考、期末、毕业等考试,还要面临就业、升学的压力,如果人际关系不会处理,会使中职生处处碰壁,这对于本来自我效能感不好的中职生,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提升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为中职生未来的升学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调查
自我效能感简单概念上的理解,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信念的主观判断与自我感受的一种预期的心理状态感知。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具有暗示、激励的作用,它能从某种程度上树立个体的自信心,影响着个体的行动规划。自我效能感同时也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好坏,为了充分了解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现状,笔者对厦门市三所中专学校发放问卷调查,以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动力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设计问卷,调查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现状。
(一)样本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厦门市三所中职学生,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抽取了1000名学生做为被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数据。本次共发放100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968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96.8%。在回收问卷的同时,笔者还根据科学的抽样方法,共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含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和对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的选择。此次问卷调查符合统计调查的大样本原则,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超过95%,因而本次调研具有显著性,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问卷设计
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维度,经过多次修改斟酌探讨,此次问卷设计了30道题目,以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动力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设计问卷,其中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又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角色能力、自我能力四个因子,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又包括尊重与坦诚、把握情绪、灵活沟通三个因子,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又包括主动性、坚持性两个因子,这样该量表有九个因子。采用李克特量表的方法,用1-5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程度方式。
(三)问卷分析
    通过对回收回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不高,集中表现在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和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低下。采用统计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中,有54.9%的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角色能力和自我能力分数较低,远低于一般的平均数,有43.2%的中职学生在把握情绪和灵活沟通方面测试结构低于2分,即将近一半的学生在人际交往策略中不能控制自身的情绪和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这两个因素都是引发中职学生打架斗殴的重要因素。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不仅仅体现在总体层面上的差异,还体现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级的差异上。具体表现为,女生不管是在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还是在交往动力自我效能感这三个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男生(p<0.5),在城乡差异上则表现为城市的学生的这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农村的学生(p<0.5),在年级的差异上,则表现为中职二年级的学生的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和交往动力自我效能感是最显著的,中职一年级的这三个维度处于中间,中职三年级的这三个维度则是最低的(p<0.5)。通过本研究还发现,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其自我效能感的发挥,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意识较强,做事情也较为自信。通过对被访谈的学生后发现,学生目前关于如何来提升自身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不熟悉,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是性格使然,没有必要去做相应的改变,在访谈中只有12名学生愿意参与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辅导提升。
三、基于团体辅导视角提升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策略
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常见的辅导方式[4]。基于中职学生大部分出现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低下的现状,因而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他们的这一行为进行相关的干预,以期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水平。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中采用的模式如下:以班级的学生为整体单位,辅导老师设计相关的活动情境,通过与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渲染出团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交流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团体辅导的模式提升中职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思想细腻,同时也是叛逆的发展时期,通过对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的分析后发现,应充分重视中职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升学就业,在平时的学习中,多鼓励与激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交往能力自我效能感、交往策略自我效能感、交往动力自我效能感。多开展相关类似的沟通交流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责任不仅仅在学校方面,家庭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提高心理老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力,提高干预的有效性
    辅导老师团体心理辅导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人际关系和自我效能感能力的提升,因而需要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提高心理老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力,提高干预的有效性。首先,通过建立科学的团体规范,渲染出团体氛围。其次,具备驾驭团体、引领团体的能力,善于发现团体成员的心理状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学习,并能引导学生把体验转化为自身的人际自我效能感。最终以作业或者小组呈现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把团体辅导过程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团体辅导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或者是口头上,更需要运用到实践中,付诸于实践,检验其合理性与准确性。在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的课时有限,因而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不多,但是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则需要一个周期性的长期的计划时间,因而需要学生把团体辅导过程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如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灵活沟通、把握情绪等,在人际交往实践中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求学生进一步把这些人际自我效能感的训练方法,继续运用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学生人际自我效能感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张萍萍.青少年人际压力、人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广州大学,2010. 
[3]李冰.提高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课堂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2011,25(3):117-120. 
[4]赵俊萍.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29:22-24.
[5]陈美璇.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9):38-41.
作者简介:柯青兰(1986.03-),女,汉族,福建厦门人,集美轻工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