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资料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32/C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359
* 投稿网站
文教资料
《 文教资料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国内刊号:CN 32-1032/C
国际刊号:ISSN 1004-8359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wjzl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主      编:吴新江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江苏省南京市
定      价:24.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邮政编码:210097
范文-海外环境下针对成年人的中国文化课程设想-文教资料

 海外环境下针对成年人的中国文化课程设想

赵丹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300222
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传播哪些中国文化和如何传播中国文化,成为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表达对海外环境下成年人的文化课程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程设计;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正在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想要或者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应该传播哪些中国文化?如何传播中国文化?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笔者仅结合以往教学经历简单谈一谈对于海外环境下,通过课程的方式对成年人传播中国文化的一些设想。
文化类课程的学习者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他们大多是想通过课程来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此课程完全可以采取汉语之外的语言作为媒介语。而作为课程,我们有责任通过课程让学习者不再“外行”,并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欲望和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不应过高、过专,应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尽可能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又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某个方面的同时能够对这个方面的关键词有所理解和记忆。
在提到中国文化时,我们更多地是在谈古代中国和中国的传统,而对现代中国、尤其是当代中国则较少涉及。一来是当代中国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很大,有些东西与国外区别不大,文化特征并不明显,可能会给外国人一种“非中国”的感觉;二来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今天的中国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提到当代中国的一些文化现象时就无法避免地要谈过去,否则就会显得十分突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选择一种古今结合的方式,在交代“古”的同时,也不忘照顾“今”,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当代中国人在想什么、做什么,而他们又为什么要这么想、这么做。
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地理和历史信息入手,帮助学生勾勒整体概念。
领土范围、国旗国徽及国歌、人口、民族、行政区划以及主要城市,都应首先列入介绍范畴,让学生从地理上对中国有一个宏观的印象。继而介绍中国的历史沿革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展示历史背景,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而在教学中应在进行具体内容讲解的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兴趣点,奠定互动学习的基础。
二、有所选择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各种制度。
根据学习者的具体背景情况以及兴趣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度进行介绍,比如,如果学生大多具有经贸类背景,那么应该多介绍一些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情况。又比如,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制度、宗教制度都十分感兴趣,对这两种制度的认识常存在一些误解,那么选择这样的制度进行介绍也是比较好的。在介绍时,要注意讲清制度的背景、内容、评价以及具体的实施情况,注意讲解的客观性、诚恳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立场不同、信息来源不同等原因,讲制度时可能会引发一些敏感话题的讨论,笔者认为,对于敏感话题,老师首先最好不要主动提及,但当被问到时也无须诚惶诚恐、避之而不及,只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客观、公正、准确地解释说明即可,当然要注意言简意赅,抓住本质,因为越是闪躲、啰嗦,就越容易引起误解。
三、把对传统哲学思想的介绍与对当代中国人价值观念的介绍结合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下坚实基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必须加以介绍。在介绍时不妨采取反推的方式,先展示能够表现中国人价值观念的特定情境,再介绍其中所反映的价值观念以及形成这种价值观念的原因,继而追根溯源介绍传统哲学思想。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介绍相关的思想背景,然后给定情境,让学生猜一猜在已经介绍过的思想背景之下,可能形成的价值观念及其表现。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应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需要给学生布置查阅相关资料的作业,此外,这种做法可能在知识的系统性上有所欠缺,因此也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的方式来进行弥补。而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哲学思想。另外,中国宗教的介绍也可以与这部分内容结合起来,并且着重介绍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佛教和道教。
四、节日和习俗应注意对比。
这里首先应简单介绍中国的历法制度,然后以节日为线索介绍各种风俗习惯。节日可以打破阴历和阳历的界限,以学生更为熟悉的阳历为时间轴,按时间顺序介绍一年当中中国的主要节日,具体的安排可以是:元旦、腊八节、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七夕、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介绍时无需面面俱到,从节日的起源说起,抓住重点,三言两语说清节日的主要风俗就可以了。同时注意与国外同类节日的对比,比如墨西哥的亡灵节,同样也是一个祭奠故人的节日,与清明节的性质相同,但节日氛围和过节的方式与清明节却相去甚远,这就是很好的对比素材。另外,有些节日的国家法定假期应该有所介绍,这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是非常有帮助的。介绍节日,最好的方式是发动学生参与,让学生按照老师事先提供的任务单介绍节日,老师做补充说明。
五、绘画、舞蹈、书法、剪纸、京剧等艺术类专题应以感受为主。
艺术类的内容在讲解时是非常有局限的,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以感受为主。比如舞蹈,可以以舞蹈发展为脉络,用大量的视频来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舞蹈,突出“好看”二字。比如介绍佛教对中国舞蹈的影响时,一般都会提到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观看《千手观音》、《飞天》等舞蹈视频。而在介绍中国的芭蕾舞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牡丹亭》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舞蹈片段,让学生们感受中国背景下的芭蕾舞。秧歌之类的民间舞蹈,以及少数民族舞蹈也都是不应错过的部分,有条件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
对于不懂汉语的人来说,书法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因此在介绍书法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以汉字带动书法、最后回归汉字的方法。首先简单介绍古代汉字的书写工具——文房四宝,然后介绍基础的汉字知识,告诉学生汉字和拼音的关系,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以及造字、构字方式,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理据性。再以字体演变的形式介绍书法,展示介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然后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语的兴趣,比如挑选一些象形文字,先让学生画出某一文字所代表的事物,然后展示该汉字的象形文字以及之后的文字演变过程。
而对于绘画,可以让学生观察同类题材的中国画和西方名画,让学生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从而找出中国画的特点。
六、其他。
饮食、中医、武术等内容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且相对熟悉的,对这些内容,在展示的同时,我们应注意抓住其中深层次的文化内容。比如饮食,除了几大菜系和小吃的介绍,也应该介绍有关饮食的礼仪以及饮食在汉语、交际等方面的反映。中医和武术,应该在介绍传统的同时,注意介绍他们在当代中国的现状,突出创新,比如太极拳,在春晚和08年奥运开幕式上都有过创新性地展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这些古老文化在当今社会所焕发的新鲜活力。
此外,建筑也应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这类内容的介绍可以从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入手,通过介绍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建筑的风貌,而对于“榫卯”结构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内容,则应点到为止。
既然是课程,那么在课程结束时必然要涉及到对所学内容的考查。笔者认为文化课程的考查更应该跟学习结合起来,让考试本身也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本着这样的原则,不妨采取这样的几种考试方式:
1.游戏方式
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流抽取并回答老师准备好的题目,以比赛的方式进行。题目最好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图文并茂,以PPT进行展示。题目不宜过难过大,应以课堂上讲解过的知识为范围和首选。
2.报告方式
可以给定学生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收集和整理资料,围绕关键词展开详细介绍。或者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老师只给定大概范围,学生根据专题内容,在给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报告的题目。
3.表演方式
将学生分组,老师给定情境,学生根据情境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中国人的方式表演出情境,情境应该是能够反映中国人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文化交际因素的比较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接机、做客、送礼、聚会等等。另外,在设置情境时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以中国人的方式去解决。
4.论文方式
可以让学生观看《喜福会》、《刮痧》等反映文化冲突的电影或阅读《吾国吾民》(林语堂著)等反映中国人思想的书籍,然后写观后感或读后感,要求突出学生自己的观点及感受。
以上提到的各项设想,大多都已经被笔者应用在了实际的教学当中,算是经验的总结,而有些则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改进,算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启发。其实仔细想来,文化课程首先应该是有趣的,因为文化本身就是有趣的,其次才是专业性、知识性和系统性。以趣味性为基础生动地展示中国文化这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课程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