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汇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74/G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7894
* 投稿网站
科教文汇
《 科教文汇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教文汇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34-1274/G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tougaokjwh@126.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主      编:李小波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安徽合肥
定      价:16.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
邮政编码:230001
范文-高校质量管理中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科教文汇

高校质量管理中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
周巍
 湖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2
摘要:学生参与高校质量管理的约束机制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制度约束、道德约束、权力约束、责任约束和自我约束;同时,它们各个部分都相应的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此,想要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约束机制,需要把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相结合,权力约束与责任约束相结合和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相结合。
关键词:质量管理;学生参与;约束;约束机制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ies Quality Management
Zhou Wei
(Hunan University;Hunan,Changsha;410082)
Abstract : The binding mechanism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consists of five parts in Universities Quality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moral constraints, power constraints, responsibility constraints and self-restraint. Meanwhile,Each part exists some issue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For this, if want to buil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binding mechanism, we need to make various constraints combine organically.
Key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student participation; restrict; binding mechanism
一、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构成要素
   (一)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是一种外在的监督,它是用一种客观的标准以约束人们的行为,能够避免因个人思想的变化和利益需求而造成约束标准变化的现象。[1]邓小平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见,用制度引导、约束学生参与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用的,特别是学生的道德还未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高度。对于学生的参与我们既要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同时要用相应的用制度来制约和约束他们可能出现的不利于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行为和举动。例如,干部选拔制度,评奖评优制度等。
(二)道德约束
道德约束是对学生参与进行必要的约束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我国,传统上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对于学生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人们更乐于求助于道德约束。道德对学生的约束是软约束,其起作用的最佳状态,是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大学生属于高等人才,长期以来国家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极为重视。不仅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在对学生干部的评选,奖学金获得者的选拔都不仅仅要在成绩上优秀,而且在道德与思想上具有典范作用。道德约束就是要学生通过社会和校园对他们的行为的一种指导和限制,从而来抑制一些人们不愿意看见的行为的发生。
(三)权力约束
学生参与高校质量管理力求做到“三全参与”,即全面的参与、全过程的参与和全学员的参与,[2]但是,它并不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没有限度的参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必须对学生参与的权力进行一个必要的限度的约定,以尽量避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错误的出现。总之,要对学生参与的权力的拥有与运用进行约束,以保证正确地使用权力。失去约束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
(四)责任约束
责任对于不同身份的我们都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学生在参与高校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或者说是全校的师生给予学生一定的职务,只要担任着职务,他就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履行责任就意味着要承担着责任对其约束。责任约束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参与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这是对学生提出的总的责任,是由学生所享受的相应权力带来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者对自身的情感和信仰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一种主观的责任,它根植于我们内在的良知、信仰和认同的价值观。
(五)自我约束
对于社会系统而言,约束包括三个要素:约束主体;约束客体;约束条件。根据约束三要素的不同组合与联系,可将约束分为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或称内部约束)。其中,当约束的主、客体是同一的时候,我们就可称之为自我约束。学生参与的自我约束,是指学生在参与高等教育内部质量管理中根据道德、纪律等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自我约束”源于学生对于自身行为决策的自我控制。
二、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有其可取之处,它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规范行为,有一定的标准和客观的尺度,不会因为学生个人利益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能够为参与质量管理的学生提供可遵守的客观行为准则。但是,大学生参与过程中,制度约束仍存在诸多问题,一、制度具有滞后性。制度的滞后性是指某种制度的制定往往都是在相应问题出现之后才开始。二、制度约束外在于被约束者,一个组织可以要求被约束者的行为符合其目标,但它无法判定被约束者的价值走向,被动行为的可持续性往往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扭曲变形不可避免。[3]制度约束是刚性的约束,只明确的告诉了学生什么不能做,却没有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出很好的解释,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容易使学生缺乏对制度约束的一种整体内在认同感。
(二)道德约束
道德约束是对学生参与者进行约束的重要手段,但一方面,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发挥主要依靠学生个人的主体自觉,靠的是学生在参与质量管理行为实践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道德信念和良知;另一方面,道德约束总体上是一种柔性的约束,它在约束学生参与行为过程并没有强制性,且道德舆论的谴责也不会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利益惩罚代价。换言之,伦理道德是人们理想精神向度(精神上向某个方向发展和延伸)的一种追求,尽管它也存在着一定的规范性,但因其精神向度的特征,使其约束性、操作性极低——依靠外在的舆论力量和内在的素质修养来维持。[4]同时,道德约束还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道德的约束的道德标准过高或过于空泛,没有进行必要的具体的细化,且道德约束标准也难以制定。
(三)权力约束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亘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5]学生在参与高校质量管理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权力,但在权力的使用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学校或是学生真正做事。同时也存在着学生权力不明确现象,权力的不明确,容易造成权力的监督的不恰当或是未能进行监管。不过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学生参与质量管理中学生参与的权力不大,因此对于权力的不恰当使用或是滥用的问题还并不很严重。但是,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来,随着学生参与的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权力进行有效的约束,使其能对得起同学和学校所赋予他们的权力。
(四)责任约束
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6]学生参与者作为一个确定的、现实的人,因此也就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他的行为也就要受到这种使命和责任的约束。在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这种责任的约束我们不难发现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学生的权与责不明确。责任能对一个现实的人起到约束的作用,这个责任必须是明确的、可考核的。现实参与中,学生的责任往往是比明确的、模糊的。二、问责的缺失。对学生参与者不作为行为和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三、责任的冲突。它主要有三种形式: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
(五)自我约束
学生的自我约束是学生自己根据一定的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与学生个人内在的品质息息相关。但是,人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自我约束问题的存在,却往往难以纠正它。现今的研究也表明,尽管人们认为某些行为对于达到其利益的最大化目标是极其必要的,但是,都还是会倾向于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出现“偏好反转”和“拖延”等行为。
学生在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自我约束具体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约束保障的行为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约束意识不足。学生在进行评教时,本该认真填写的,却都基本是敷衍了事,学生滥评现象严重。在参与院校自评时,也存在胡乱作答,极不负责的行为。同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有待提高。如在学生考试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我监督的过程中,考试作弊和学生行为失当现象常有存在。
三、建构与完善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
(一)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相结合
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约束要重点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完善学生参与的制度建设。完善参与的相关制度就是要在学生参与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遵从和完善现有制度,及时制定出反应学生参与实践所需要的新制度,搭建起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健康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促使和保障学生更加有效和合理的参与质量管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把外在于被约束者的制度,积极内化,不仅要意识层面认知到,更要情感层次认同,实现目标与价值的一致。制度是一种“理”的体现,但学生参与者是人,有“理”更有“情”,制度约束只考虑到了“理”的情况,却没有“情”的体现,从这方面来说,制度约束本身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对学生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约束不能过分的依赖制度约束。
道德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因素,它能够很好地规范人的行为。制止一个有权力的人滥用权力与其他缺点最有效的保障是个人道德情操,特别是高尚的精神道德。注重学生参与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学校环境。道德的约束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不仅仅要依靠学生参与者自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学校良好的整体环境也对道德约束发生作用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破窗效应”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环境对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好,人的行为表现也会文明得体,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就会受到影响。
   在对学生参与进行必要的约束时,要以道德作为支柱与支撑,制度作为手段与保障,二者互相补充,互相支持,缺一不可。制度约束是强制性的,是有形的;道德约束是调节性的,是无形的。在学生参与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道德习俗规范与制度规范两者之间常常是相互渗透,道德规范通过认证可以变成制度,制度通过内化可以变成个人的道德标准,道德与制度是一种双重的约束。因此,在学生参与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双重效应作用的发挥,不仅仅要加强制度约束的“理”的这一面,还要把道德约束的“情”的那一面也纳入其中,做到“理”与“情”兼顾。在对学生参与进行约束时,要做到制度约束与道德约束相互配合,才能参与的约束机制设计更加的合理,运行的更加成功,效果更加显著。
(二)权力约束与责任约束相结合
要明确学生参与的权力的范围。罗索夫斯基就认为,学生只能拥有部分参与高校质量管理的权力,他说:“所有的决定都是由学生、教师和雇员共同作出的,而并非由政府独揽。这在教育上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7]学生参与不可能追求一种无限度的参与,学生的参与权力必须被约束在一定范围之内。这个范围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8]在明确了学生参与权力的合理限度之后,我们还应该对学生权力的运用进行管理和约束。要规范学生参与者的用权的行为,必须明文规定学生参与者的权力只使用与其所从事的工作范围。
学生参与责任承担、内容以及范围要加以明确。责任约束必须根据学生参与者所在的不同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职责范围,建立对责任承担者合理、科学的管理绩效评估体系。[9]评估的结果必须作为责任人奖惩的依据,对有好的作为的学生参与者要给予奖励回报,对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或是不作为的行为要给予必要的追究。
权力与责任是一对共生的关系,有多大的权力也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同样,承担了多大的责任也就相应的拥有多大的权力。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应当把权力约束和责任约束有效的结合起来。权力约束更多的是规定了我们可以怎么样,而责任约束规定了我们应当怎么样。权力约束与责任约束分别从不同方面约束学生参与者的行为。学生参与高校质量管理权力的约束合理地规定了学生参与的范围,规定了学生不应该参与、可以参与也应该有学生参与的内容,保障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责任约束向学生展示了他们应当为自己的参与行为负责,学生应当具备足够的参与质量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并自觉地关注和获取相关信息,它保证了学生参与结果。总之,权力约束与责任约束是一组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它们共同制约和保障着学生参与行为与结果。
(三)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者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一方面受到了学生个体自身的心理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参与者的自我约束能力,首先,要从学生个体出发,要加强学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素质。其次,应该注重学生参与时的环境的塑造。良好的环境直接会带来良好的行为,良好的环境是一种压力,会迫使学生参与者做出符合要求的决定或行为,从而避免不当行为和结果的产生。
    外在约束是相对于自我约束而言的,它主要是指法律法规、纪律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等。外在约束是“外惮法纪”。在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实施必要的外在约束,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和学生参与的目标实现所必须的保证。必要的外在约束实施发生作用,应注意一下几方面。一、坚持人性化原则,以人性化为基础。如若不是人性化的,外在约束很容易让学生觉得是一种强加和被迫,不仅对学生的约束没有良好的效果,还好是他们产生反感和抵触。[10]二,注重外在约束的结果的反馈。如在责任约束中,学生参与者有做的好的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不负责的行为要给予必要批评与惩罚。三,要与自我约束有机结合。
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种关系。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者知道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但要特别注意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外在约束主要是靠外在的法律、法规、纪律同各种管理制度等,自我约束则主要依靠学生自我内在的品德与素养。两者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事实上,自己对自己施加以约束也是一种成本。因此,仅仅依靠引导学生参与者加强其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制定人性化的法律法规、管理规章制度等,合理地施加外部约束。同样,外在约束是必要的,但是外在约束告诉我们的更多的是“不得为”和“可以怎样”,更多的是一种限制性。学生参与者要努力把外在的法律、纪律和制度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把外部约束转化为内部约束。因此,必须将外在约束与内在约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参与的约束机制创建中,外在约束与自我约束应当两者兼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国军,曹雷,张龙辉.由道德规范到制度约束: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的必然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92-93
[2] 安世遨.对话管理:大学生管理新范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09
[3] 蔡继明.制度约束与人文精神的结合[J].经济与管理.2012,(4):97
[4] 尚亚军.法律制度与道德约束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6):45
[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张雁森译.北京:商务印刷书馆,1961:154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29
[7] [美]亨利•罗索夫斯基著.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谢宗仙,周灵芝,马宝兰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243
[8] 韩兵.完善我国高校参与权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4
[9] 程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1
[10] 马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必要的外在约束:从大学生自我约束欠缺谈起[J].思想教育研究.2010,(7):77
作者简介:周巍(1990年1月),男,汉族,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