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13-1399/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9324
* 投稿网站
教育教学论坛
《 教育教学论坛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周刊
主管单位:河北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河北教育出版社
国内刊号:CN 13-1399/G4
国际刊号:ISSN 1674-9324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jyjx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主      编:韩新保
出版周期:周刊
出版地区:河北省石家庄市
定      价:4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石家庄市联盟路705号
邮政编码:050061
范文-仪表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

 仪表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陈立军;冯玉昌;史冬琳;辛红伟;韩晓菊
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132012
 
东北电力大学教学改革资助项目:仪表类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培育(201318)
 
摘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容乐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面临挑战。本文仅从教师授课方面出发,以《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为例,介绍了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次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思考和经验。
关键词:仪表类课程;教学;实践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Instrument group Course teaching
Chen Lijun,Feng Yuchang,Shi Donglin,Xin Hongwei,Han Xiaoju
Abstract: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scale of china is the first in the world, but Students' learning state is not optimistic at the same time. It faces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eachers' teaching onl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 instrumentf course. Take for example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very time. There are some thought and experience to mo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Instrument group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仪表类课程(根据课程的内容体系,将《传感与测试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检测技术及仪表》等相关课程定义为仪表类课程或课程组)是自动化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工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或专业课程。对相关专业的后续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都非常重要。
与相对形象生动的文科专业,逻辑缜密、抽象的理科专业不同,工科专业相对枯燥乏味、繁琐。目前大学生逃课、翘课在国内的高校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工科院校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有关大学生逃课原因的调查和分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不外乎学生自身、教师授课以及高校教学管理等三个方面。其中教师授课又包括教师水平、讲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等内容。本文仅从教师授课方面出发以《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为例,给出笔者从事多年教学的经验与思考。
1、《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内容及特点
课程内容以温度、压力及差压量、机械量、流量、物位量等参数为单元分别介绍,侧重从物理现象出发揭示参数本质,通过理论探讨推测可能的检测方法。各单元内容相对独立,文字表述内容较多。考核方式、组成比较单一,学生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也能顺利应付通过。平时逃课、翘课现象时有发生,授课效果不尽理想。
2、《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授课经验与思考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逃课、翘课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学生对课程学习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作为教师更多地应从自身寻找问题,深刻反思。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单就如何上好每次课有一些经验和体会。
第一、高度重视第一次课
讲好第一次课是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是一个考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第一次课的印象好,就为以后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对于《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的讲授,首先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该课程是自动化、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讲明主要教学目标;介绍课程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和将来就业的大致方向等。在书本内容之外,结合当前科技、生产和生活,介绍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
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源头,某种意义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反映。我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地震监测技术、计时、大地勘测方面曾领先世界,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航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前我国在航空、航天、卫星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应看到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上目前传感器的种类有20000余种,而我国目前只有3000余种,尚有大量的品种需要我去开发。
第一次课就鼓励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做作业、做总结等环节,以外,课外阅读、主动获取新知识、扩大知识面等也非常重要。
第二、保证每一次课都有亮点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都会遗忘。但总会有那么几句话、或者几件事儿让我们终生难忘。有了好的开头,如何让学生刚刚产生的一点儿兴趣持续放大、保持长久?就需要我们教师始终能保持激情,精心备课,保证每次课都有亮点。
在《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误差部分的讲解中,就适时引入了惰性气体的发现,第一个精确测量水三相点的物理化学家黄子卿,微中子超光速实验等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学成就。英国物理化学家瑞利,在测量氮气密度时发现问题:来源不同的两种氮气,一种从空气中分离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另一种是氧气和氨水反应,生成的氮气,密度为1.2560克/升。既然是同一种物质为什么不同呢?虽然两者只差0.0062克/升。经反复实验,最终氩气终于被发现了,并最终导致了整个惰性元素族的发现,为此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利的工作证明:“一切科学上伟大的发现,几乎完全来自精确的量度和从大量的数字中明察秋毫”。同时提出问题问学生:你有这种优秀特质吗?对自己要求严格吗?激发学生的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温度是我们所熟悉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讲解的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哪些温度需要测量?都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大家能想到的一般会是体温计、室温计等简单的玻璃管温度计。这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电冰箱、空调、电水壶、电饭煲都是如何测温的?能否用玻璃管温度计来完成?这样就引出了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热敏电阻温度计等测量方式;对于体温的测量,进一步提示“非典”期间的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合的体温测量问题,如果都用玻璃体温计的话,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此引出非接触的红外测量方法。进一步的提出问题:红外测温解决了快速测量体温的问题,那为什么红外测温之后又玻璃体温计进一步确认呢?从而又引出接触/非接触温度测温方法准确度的问题。 在这些生活当中的一些列问题讲解之后,有马上给出在工业上应用最多的热电偶和热电阻温度计的问题,在讲解热电偶的热电现象时,进而提出问题:问东北的冬季很冷,利用我们较高的体温作为热端,环境温度作为冷端,回路连接小电灯泡,能否做成照明的手电筒?学生对这个创意一下来了兴趣,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外,火电厂汽包水位的测量问题是个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其液位测量的特殊性。讲解时巧妙地给出日常生活中的水壶烧水的实例,问同学们沸腾的液位是否是一个水平面?能否准确的测得沸腾的液位?这样一来,抽象难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外就是注重课程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测实验结果加深印象,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三、首尾呼应讲好最后一次课
作为仪表类课程,《检测技术及仪表》既是先修课程的继续,又是后一门后续课程的开始。总结本课程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问题等待解决?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如果能做到,最后一次课的内容和第一次的内容有所呼应就更好了,就可以给学生一个全课程一气贯通,有始有终的完好印象。
作为教师应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多年讲授同一门课,难免会心生懈怠,而变得没有激情。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保持永葆青春的激情,把讲课作为一种研究、种学习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讲法、新的手段,授课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常讲常新,对学生产生持续不断的新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授课效果。
3、结论
本文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出发,以《检测技术及仪表》讲授为例,从授课开始的第一次课,到授课结束的最后一次课,始终把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讲好每一次课,才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立军,王建国,沈继忱.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6,26(5):62-65
[2] 夏耘.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工科专业基础课[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5(1):81-84
[3] 陈立军,冯玉昌,韩晓菊,张玉财,兰建军.  测控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科教文汇,. 2013,(11):82-83
[4] 陈立军,冯玉昌,韩晓菊,张玉财,兰建军.  强化课程设计实战性的探索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14,(10) :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