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6-1072/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20X
* 投稿网站
教师
《 教师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
主办单位:海南出版社
国内刊号:CN 46-1072/G4
国际刊号:ISSN 1674-120X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jiaoshi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教师
主      编:古华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海南省海口市
定      价:12.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开发区建设三横路2号
邮政编码:570216
范文-初中生物社团活动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

 初中生物社团活动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惠慧
江苏省淮阴中学 223002
【摘要】:教师通过社团活动进行探究性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主动拓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
【关键词】:社团   探究性  激发兴趣 
初中生物社团是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然延伸和补充,通过开展生物实验及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以往比较纯粹的接受式学习易导致教育成果与现实需求的脱节,新课改理念提倡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以提高生物学素养与各种技能,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生物社团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开展生物社团,拓展学生探究空间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生物学知识的部分教学内容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 “探究不同环境下空气的湿度”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探究,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物社团活动中,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生物探究性教学,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采集并制作标本,这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在学习“地面上植物”这一章时,为了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并探究学习校园内及周边的各种植物,同时开展“校园植物挂牌”活动,学生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观看实验录像、光盘,上网搜集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了解所学实验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加种养植物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有计划地开展创新课题研究活动,如研制教具、模型,举办设计实验比赛、实验创新成果展览等。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和探究。通过生物社团的开展,学生的思维由“封闭”变为“开放”,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探究意识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动机。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生物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在“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的活动中,首先创设问题情境:“阳光对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阳光,如果我们掌握了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就可以改变许多产品的生产方法。如果现在把这个课题交给你,你将从什么方面入手、怎样研究它们的关系呢?”学生在这种引导下,思维非常活跃,提出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研究,远远超出了书中所叙述的内容。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实验来研究这诸多方面呢?绝大多数学生都针对某一个问题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有的同学甚至设计了四、五种实验方法。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实验还只能按书上的安排去做,但经过这一系列思考讨论后再做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加深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和深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由于这种活动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不限制学生思维,所以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分析总结的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形象地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对生物体有了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三.改进活动过程,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终究不是“纸上谈兵”,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让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进行合作学习。特别要明确探究活动不是老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利用实验探索知识的生物思想方法,让学生自行猜想、自主探究、自得知识、自悟规律。
在“探究反射结构”的社团活动中,学生围绕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以实验和讨论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对于“反射弧”这一重难点进行探究时,先由学生合作动手实验,体会成功或失败的过程,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总结出反射弧的过程。这样设计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通过自我尝试、小组探究的过程自行总结出反射弧的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膝跳反射”这一活动时,教师由情景引入,接着学生合作自主学习新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亲自动手对进行探究,然后把自己在活动中所产生的问题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得出结论。
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活动过程,并陈述自己的活动结果分析,小组间互评,对学生的大胆创新设想,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对不成功的小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找出原因,从而使学生归纳总结出反射弧的结构特点。
“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是激励学生大脑质疑问题(实验的疑点正是创造的疑点,是创造能力的理想载体),形成“起疑→质疑→解疑→创造”链,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分化,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丰富,调整或冲破原有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精神。通过这些实验的探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这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这样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更好培养。
在合作探究时,学生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得到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会是错误的结论。无论如何,教师都要应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有消极的情绪时,教师应及时找学生谈心,鼓励他们不畏艰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挖掘教材中的探索实验,可以使学生摆脱僵化的“照方抓药”的学习模式,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可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创造思维得到更好发展,提高了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学习不但能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途径。初中生物通过社团形式进行有效的生物探究性教学,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有了充分想象和独立思考的空间,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意识增强了,个性、独立性、协作性也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探究能力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宝健主编,面向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年11月
2.郝柏林刘寄星主编,理论物理与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