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8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437
* 投稿网站
大学教育
《 大学教育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月刊
主管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45-1387/G4
国际刊号:ISSN 2095-3437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dxjy@tougao.cc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大学教育
主      编:黎海英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定      价:25.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龙源
社      址: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
邮政编码:530023
范文-《图形图像》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大学教育

 《图形图像》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曹艳华*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850007
摘要:本文针对《图形图像》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结合西藏本土大专学生学习特点,提出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任务驱动模式。本文从有效课堂这个概念入手,充分探讨“有效”的标准,结合我校具体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主观方面,西藏本土学生学习特点;客观方面,我校学生在图形图像这门课程中的学习现状分析。完成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后,提出了一种教学模式的框架设计,并根据教学实例,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在这次教学改革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教学改革;图形图像;有效课堂;任务驱动
在信息化的今天,图形图像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当中,对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来创作作品更是一项必须具备的技能。如何有效的教学,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出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和创新思想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何谓有效课堂教学
课堂指教室,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我们所要探讨的“有效性”是针对“班级授课”而言。班级授课是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通俗地说就是在较为固定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对较为固定的学生群体,并在比较固定的有效时间内所完成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1]。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有效课堂学习的基础是实践活动,有效课堂学习的前提是主体参与,有效课堂学习的关键是主动建构,有效课堂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交往合作,有效课堂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差异。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有效课堂学习的根本机制,可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得到较好的效果。
二、《图形图像》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西藏本土学生学习特点分析
1.农牧区生源,图形图像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以拉萨师专信息技术系现有学生为例,2012级区内学生占该年级学生总人数的82.18%,2013级区内学生占该年级学生总人数的70.01%,2014级区内学生占该年级学生总人数的82.93%。虽然每一个年级的比例不同,但总体来看,区内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3以上。区内学生由于客观条件有限,在大学以前的教育阶段极少接触图形图像这门学科,因此,图形图像专业基础相对区外学生而言要薄弱许多。
2.第二语言带来的困难。汉语是西藏本土学生的第二语言,相对于母语而言,在用第二语言进行学习时,会困难许多,再加上专业术语和全新的概念都只能运用汉语去学习、理解,所以,在消化新知识方面,区内的学生困难一些。
3.西藏本土学生可塑性高。西藏高校大学生适应能力由强到弱分别是:学习的适应能力、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学习动机和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学习态度的适应能力。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总体水平较强[2]。
4.认知风格倾向于依存型。绝大部分藏族大学生倾向于依存型: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依赖性,喜欢根据现有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喜欢在集体中学习,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明确指导或讲解。由于西藏区内学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学习态度的适应能力差,所以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可塑性强,在有效教学的推进中,更能见到成效。
(二)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过于表面,教学内容侧重于工具的使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地运用课程的知识点。二是教师大多采用简单实例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活学活用,出现教什么案例就会什么案例,而且只会那些案例,难以培养创造力。三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轨,学生离开学校后,遇到实际问题,无法依靠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四是教材选择不科学。所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学生不易接受。
三、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尼尔波兹曼,世界著名文化媒体研究者和批评家,他在《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一书中,赋予了“颠覆”丰富的内涵和积极意义:“颠覆”被视为一种日新月异的改革,“变革不是新的,但变革的程度是全新的。”与此同时,波兹曼认为“探究法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启发学生对他们头脑已经存储的那些意义进行检验、重组、重新归类、修改和扩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知识生产者”[3]。
正如波兹曼阐述的那样,教学改革不是新的,但变革的程度是新的。过去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只谈理论是不行的,后来我们确定实践在图形图像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地位,而如今,侧重实践已经不再是我们图形图像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了,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教学结果才是我们所需要关注的。
(一)了解本土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由于西藏本土大专学生90%来自区内,而来自区内的学生中90%的学生又来自于各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农牧民的孩子,这群孩子对于计算机的掌握和运用,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在汉语教学时出现的专业术语和全新概念的理解上,时常出现困难,导致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或者理解偏差。因此,在教师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遵循教材的深度,而不顾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表达用词,尽量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即能抓住重点又能简洁的表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空泛的表达明细化,让学生能够准确轻松的理解。
(二)分析教材,完善教材
教师只有灵活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地设置出符合学生学情的任务。真正对每一章节准确地落实课标,教师应该学会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师集体备课,对整部教材的教学做一个全盘的规划和设计,同时从西藏本土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上课的任务,增加、减少学习内容,完善教材内容的优化重组,调整章节顺序,形成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在图形图像教学改革项目的逐步推进中,我系图形图像教学已经拥有了图形图像的校本教材,这本教材是依托多年图形图像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增加西藏本土特色而制定的,这本教材更符合西藏本土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应该依托图形图像校本教材,再根据每一个班级的特点,适当的加快或者减慢学习速度,增加或者减弱案例的难度,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做,才能在特定时间段内培养出学生图形图像实际创作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则是一种学习方法。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法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其中任务驱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具体教学过程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这样学生学习案例时,就比较熟悉,比较容易,也使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并在本专业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案例的撰写要遵循连贯性,案例中所涉及的各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避免跨度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三是任务设计要遵守适当的原则,这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合理的提出任务要求,案例和任务既要相似性又要有一定的区别,任务要具有连续性,深度和广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章可遁,避免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既要给稍差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又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进行单独设计创新的能力。
(四)建构学习过程
通常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 Based Learning)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信息的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4] 
1.教师的任务。在建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是直接地告诉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间、同学间的分析与讨论,理清头绪,明确任务的方向。第二,根据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学生共同分解,共同探讨操作的步骤,完成基本任务的操作。第三,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中形成自己的概念,通过同学们的思考、操作、交流、总结,最终形成正确的概念,实现重点的突出。延伸创新,形成能力,完成拓展任务。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和流程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教师要放下“以师为中心”的层面,让学生的主导地位体现出来。学生根据前一阶段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知,“推陈出新”,进一步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助学习的学习模式。
2.学生的任务。学生根据老师布置任务的要求,重新构建自己的思维及其任务。选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所学的知识,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经过观察、思考,形成自己特有的任务和计划,依靠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产生独特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很容易发觉自己遇到的问题。
3.头脑风暴法,团队的力量。个体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大多数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无法做到思维发散,因此,头脑风暴法成为一种有效的创作方法,不同的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想到的对策也会不同,集思广益之下,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诞生。
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这是较为常见且正常的。学生之间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可以合作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辨析等方式总结解决的方法和规律,形成互助互学的课堂学习氛围,促进组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交流与合作,组员之间优势互补,既扩大了学生对问题认识的视野,又完善了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与完整性。学生通过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揣摩、深思、感悟,学有所得。
4.课堂组织的框架设置。课堂教学可按以下步骤去组织:①制定课时教学目标。②教师提出完成作品的相关要求,并提供学生创作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素材。③任务实施,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调整任务的难易度。
下边以photoshop软件学习中“用色彩说话”主题作品为例,介绍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具体步骤见表1)。
表 1以创建图像选区为例, 开展项目驱动教学的情况
 11.jpg
(五)评价与反馈,知识升华
评价与反馈是“任务驱动”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恰当的评价与反馈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延伸性学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可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1.反馈,检验教学效果的点睛之笔。反馈要单独作为课程内容,花时间来细致进行。只有点评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差的作品,好的好在哪里,差的为什么差,今后如何改进通过自评得出的不足,可以是自我否定的终点,但同时又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起点;通过学生互评,学生相互之间也可以学习到更多、更好的操作方法;站在同一高度上的学习,同学之间的提醒、传授方式,更能使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反馈,一方面,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调查研究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的开展打基础,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教师在关注我、期待我,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2.褒扬的力量。褒扬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创作带来的意义。这种意义,更多时候来自于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让学生体会到,作品并非做完就是结果,完成的作品会在公众的视线中被呈现出来,而这种“呈现”本身就是一种褒扬和肯定。但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一次创作都有,那么教师只有退而求其次,缩小褒扬的范围,例如在本班范围或本系范围内,进行公开的优秀作品展示。而作为实质性的褒奖,教师可以发放一些“小礼物”作为鼓励,这种教学模式带有很强的正面意义,点燃激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自我价值都有积极的作用。
3.实事求是。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的评点要中肯客观,不能一味的夸奖,虽然我们倡导鼓励能够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不能一味的鼓励,毕竟是大专层次的学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点评中,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直截了当的为学生指出,并提出如何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扬长避短,学习好作品的优点,摒除自己的缺点,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结论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形式来指导图形图像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图像的有效课堂构建,依托了任务驱动教学,该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①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实践教学最忌空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需要做的是什么,不要给学生营造空中楼阁,却看不到攀登楼阁的阶梯。②在实践过程中,以学习行为模式的培养、思维方法的培养、探究方法的培养为主,多种具体知识传授为辅,符合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笔者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提出一个想法,而是实践这个想法以后所做出的一些总结和反思。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学条件的变化,学生心理的变化,一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构建,只有与时俱进的将教学的构建和社会变革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所希望的良好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晓雷,高蕾.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适应现状及特点[J].长春大学学报,2013(10).
[3]胡力莉,唐湘桃.谈尼尔・波兹曼的《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
[4]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