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体育科技官方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579/G8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2813
* 投稿网站
当代体育科技
《 当代体育科技 》
级别:省级     分类:教育    周期:旬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体育局
主办单位:当代体育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3-1579/G8
国际刊号:ISSN 2095-2813
收稿编辑:QQ /电话2880067970 / 0531-85701017
投稿邮箱:ddtykjzazhi@163.com
期刊名称 (*)投稿期刊名称
文章标题 (*)投稿论文的题目
作者姓名 (*)只需填写通讯作者
作者电话 (*)方便编辑及时沟通
作者邮箱 (*)方便编辑做详细用稿答复
上传稿件 (*)限word文件
投稿附言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主      编:林月峰
出版周期:旬刊
出版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定      价:20.00元
收      录:知网、万方、维普
社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邮政编码:150008
范文-社会转型期郊区社区体育行为调查及分析-当代体育科技

 社会转型期郊区社区体育行为调查及分析

——以南京市大厂社区居民体育行为为例
崔健华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48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社会转型期郊区社区居民体育行为调查,并揭示现阶段影响大厂社区居民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大厂社区居民体育行为的建议,为增加社区居民体育参与,把体育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郊区社区  体育行为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ports behavior of rural community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ports behavio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suburbs, the main factors and reveal the impact of sports behavior of Dachang community resid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puts forward improving sports behavior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Dachang, to increase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s activities as part of daily life, the formation of a healthy lifestyl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Key words: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Suburban community  Sports behavior
以南京大厂街道6个社区的18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共放问卷调查表400份,回收392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问卷376份,占95.91%,采用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社区居民体育行为现状
2.1社区居民体育行为特征
2.1.1体育活动频率
数据显示,社区居民每月活动参与1-2 次有163人,占43.4%,有101人占26.8%每周2-3次,只有58人体育参与在每周3次以上,占15.4%,对自己的体育活动频度回答说不清的有54人,占14.4%,这说明还有部分社区居民对自己体育参与的频度没有正确的定位,体育参与随机性很大,也体现体育参与的不规律性。
2.2.2体育活动持续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在体育活动持续时间的选择上以每次20-30分钟和30-40 分钟为主,分别为151和107人,占40.2和28.4%,有65人是在20分钟以下,占17.2%,只有53人在50分钟以上,占14.2%。
2.2.3体育活动强度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在参加体育活动强度的选择上,微微出汗和全身微微发热分别为149和123人,占39.6%和32.8%,出大汗才占了14.9%,还有12.7%选择了无感觉。
2.2.4体育活动项目
体育活动项目是指选择何种项目进行运动。对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项目以散步和跑步为主,其次是羽毛球、乒乓球、登山、各种体操和足篮排等。显示出社区居民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简单,经济型的运动项目为主。其中选择散步跑步有154人,占了40.9%,选择羽毛球、乒乓球各占了30.4%和26.8%。
2.2.5体育活动场所
体育活动的场所是指参与者每次参与体育运动时自然想到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以“社区健身场地或单位不收费的运动场地”为主,有202人,占53.7%,其次是“社区小区空地”、“单位空地”,分别占54%和25%,在“公园、广场”、“公共的活动场所”占27%,“公共的活动场所”“公路、街道边”、“自家庭院或室内”都占了14%,只有12%的选择了社区周边收费的体育场馆,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在体育活动场所的选择上体现出就近性,主要集中在社区的环境周围。
2.2.6体育活动形式
体育活动形式是指参加体育活动时以何种组织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以“与朋友同事一起”和“个人锻炼”的形式为主,分别有183和132人,占48.7%和35.1%,24.3%选择了“与家人一起锻炼”,“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占18.4%,而“参加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和“社区辅导站、俱乐部的锻炼”只占了3.7%和2.1%。这也间接反映社区体育发展滞后,缺乏社区专业体育指导人员。
社区体育活动设施的缺乏影响了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在调研过程中,每个社区都有体育健身器材,但是器材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需求,从而限制了社区居民的体育行为。
2.3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体育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动力和出发点。体育动机对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作用并不是引起体育行为后就不在发生作用,而是贯穿在体育行为的全部过程之中。在调查中发现,有308人选择了“为了增强体质”,占81.9%,有34.6%的社区居民选择了“为了调节精神情绪”,“社区体育设施便利”这一项占了23.6%,“为了和朋友、同伴交流”、“为了保持体型”分别占了19%和16.5%,有11.8%的社区居民选了“陪孩子参加体育、使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只有44名社区居民选了“提高运动能力”,占11.7%。
2.4社区居民余暇时间利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余暇时间主要是家务劳动和业务文化学习,分别占了50.3%和45.3%,其次是辅导子女的文化学习和看书报杂志,分别占了35.9%和30.1%,娱乐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只占23%和21.4%,有13.2%和8.5%的社区居民参与了社交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活动,还有11.8%的社区居民参与了其它活动。
从这两项说明:社区居民把增强体质作为优势动机,符合其群体对增进健康的需求,同时社区居民承受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因此社区居民面临巨大的压力时,采用体育活动形式来缓解、改善脑力劳动紧张带来的疲劳是比较合理的。
2.5社区居民的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在体育情感成分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居民都喜欢体育活动,只有2.1%选择了不喜欢。在体育意向成分调查中有279名社区居民(占74.2%)表示今后打算参与体育活动,没有人选择不打算参与,有25.6%表示不一定。但是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中,有75.6%的人不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只有24.8%的选择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因素是:58%的社区居民表示“工作负担重,身心已很疲劳”,“缺乏余暇时间”和“家庭负担过重”分别占了43.8%和22.1%,还有16.7%表示“不懂锻炼的方法,不知如何进行锻炼”,只有5.9%选择了“经济实力不足”。外部因素主要是:“锻炼场地远不方便”、 “没有锻炼伙伴”、“没有体育设施”、“没人指导”、“单位不重视职工体育”、“没有适合的运动项目”分别占了31.4%、28.3%、18%、17.6%、13%和13.6%,还有其它占了5%。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体育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是受于家庭和工作的压力,使社区居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收入并没有影响社区居民的体育行为,但锻炼场所远离生活、工作区就阻碍了社区居民的体育行为,另外体育运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技巧、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等。
3对策与建议
3.1街道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要充分重视。做好科学健身的宣传工作,让社区居民理解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加强对体育运动健身作用的宣传,可以促进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开展有益健康系列的专题讲座,强化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理念与防范意识。
3.2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增加各种消闲、健身、娱乐保健设施的投入,提高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配备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 让社区居民在工作之余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强体质,释放工作压力。
3.3搭建一个完善的社区体育平台。建立与社区相配套的体育活动设施,创造良好的社区体育环境,让周边体育场馆实现资源共享,使社区居民能够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下进行科学锻炼,对社区居民体育行为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一民.体育行为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19.
[2杨爱华.重庆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X)3,26(1):13一14
[3陈耀东,王家宏,张应忠,等.苏州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体育与科学,2(X)5,26(2):48一51